“15:40”。

在梅耶爾的發球局裡,高文拿到連續兩個破發點,但這不是重點,因為第一盤高文也破掉了梅耶爾兩個發球局;重點應該是:

第二盤開局以來的九分,雙方的得分比例是“7:2”,梅耶爾只拿到了兩分,其他七分則全部歸屬高文,而且,基本都是制勝分。

這意味著,非受迫性失誤得到有效控制,同時,進攻成功率大大提升。

這是好事。

那麼,短短一百二十秒的盤間休息,發生了什麼?

其實,並不是什麼秘密。

簡單來說,高文降低自己的擊球風險,比如斜線進攻,在手感好的時候,他會直接瞄準邊線或者死角擊球,如此一來,就能夠更快建立優勢;但現在,擊球落點會預留更多空間,往往在底線和邊線之內一步之外。

同時,高文提升自己擊球線路排列組合的突然變化以及進攻節奏的銜接變化,透過佈局和變化來打亂梅耶爾的回球慣性,進而為自己建立輕鬆得分又不需要冒險的局面,降低失誤的同時又掌握主動權。

當然,代價就是需要花費時間和腦力——

直接一點,美網的時候,可能三拍五拍之內就能夠結束戰鬥的回合;但現在,高文則需要花費七拍九拍來形成制勝分。

整個體力和精力的消耗都是顯而易見的。

但這就是重點,一方面,高文現在確實需要時間找手感,所以他需要保持耐心,一點一點調整狀態;另一方面,高文現在比賽狀態也不怎麼樣,體力波動也比較明顯,以賽代練是現在最好的辦法。

耐心,還是耐心,越是急躁就越是需要耐心。

至少,從第二盤開局來看,效果不錯。

破發點!

啪。啪。啪。

梅耶爾正在拍球,抬起頭看了高文一眼,然後,就拋球了。

梅耶爾的發球動作,後仰彎腰的拱橋弧度非常飽滿,就如同拉滿的弓箭一般,但相較於整個發球動作的完整,力量轉換率卻比較低,砸過來的一發時速也就在185公里左右,而且,球質的尾勁也不算重。

一區,外角。

和上一局高文的局點一樣,梅耶爾在自己的第一個破發點上也選擇了外角,壓制高文正手。

顯然,經過美網的輝煌,現在高文的技術特點已經完全展現在眾人面前,戰術的排列組合也就更加簡單,壓制高文正手就是梅耶爾第一盤比賽裡頻頻使用的戰術,而且效果不錯。

那麼,高文又如何應對呢?

蹬地。跨步。弓箭步。

高文直接衝了一個弓箭步出去,看起來就好像體力不支而導致腳步跟不上一般,移動腳步有些偷懶。

因為腳步不到位,擊球動作自然也就無法做完整,高文沒有辦法完成正規揮拍動作,於是正手就如同砍刀一般狠狠往下切削了一拍,以非常規的方式完成接發球,然後就可以看到網球劃出一道拋物線。

嗖!

弧線並不高,但落點也不深,而且最重要的是沒有發力,這也意味著梅耶爾得到了發球搶攻的機會。

赫!

鑽石球場裡響起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哪怕是門外漢也知道,不要輕易起高球,就好像乒乓球和羽毛球也是一樣,高文怎麼會在接發球的時候犯下如此錯誤呢?

難道,真的是體力不支腳步偷懶?還是腳步蹬地沒有借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