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邁開腳步,一步,接著一步,然後專注力就一點一點回來,睜開眼睛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全場絢爛奪目的藍色光芒交織在一起,構建出全世界最恢弘也最壯闊的景象。

第一步。

這是他站在年終總決賽o2球場上的第一步,就好像阿瑟阿什球場一樣,同樣,這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步。

腳掌,感受著地面傳來的堅實,然後,越走越堅定,越走越輕盈。

先是高文,而後是錦織圭。

全場,掌聲雷動,甚至爆發出開賽五日以來最隆重也最喧鬧的熱浪,深深寄予了觀眾的厚望。

“……中央電視臺,中央電視臺……”

“我們現在正在為你直播的是……”

“……在倫敦o2球場進行的……”

“本場對決本來應該是由拉奧尼奇……”

“……新科美網冠軍替補登場……”

電影片率,編織成為一張大網,覆蓋著全世界的角角落落,解說員們都在緊鑼密鼓地介紹著比賽情況,包括高文登場的來龍去脈,包括高文和錦織圭的交手過往,包括目前b組的出線形勢,等等等等。

山雨欲來,風滿樓。

球場之上,高文和錦織圭已經完成賽前握手以及猜硬幣環節,正式進入熱身。

猜硬幣,錦織圭猜中了硬幣,他選擇了靠右邊的球場,這也意味著,他率先接發球——

似曾相識。

因為在美網的八強戰裡也同樣如此,錦織圭猜中硬幣然後選擇接發球,不能說非常相似只能說一模一樣。

然後?

然後,高文在自己的第一個發球局就“0:40”落後送出連續三個破發點,在挽救兩個之後,還是被破發。

不管是現在還是遙遠的未來,錦織圭的比賽始終如一,超強的破發能力,掙扎的保發能力,巔峰和低谷都始終如一;而2014年,是錦織圭狀態巔峰的起點,他的破發能力更是頂尖,自然是信心十足。

可以這樣說,在新生代男子球員之中,大部分球員——比如拉奧尼奇——的比賽都是建立在自己的發球局上,但是,錦織圭卻是小部分,他的比賽是建立在接發球局上的,狀態好壞由接發球來決定。

高文,已經做好心理準備。

啪。啪。啪。

拍球的聲音,在o2球場迴盪著,迴響格外清晰,彷彿能夠直接撞擊在胸膛之上一般,座無虛席的觀眾看臺更是將回音效果進一步放大,從視覺到聽覺,乃至於面板的觸覺,所有細節都彰顯出不同。

上週,雅高競技場可以容納一萬五千名觀眾;這周,o2球場則可以容納兩萬名,整個球場的適應狀況也有著巨大區別。

“本場比賽,還有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細節。”

“對於高文來說,這是他首次站上o2球場,同時也是職業生涯首次在年終總決賽這樣重要的舞臺亮相。”

“而球網對面的錦織圭,雖然也同樣是年終總決賽的新兵,但他已經在o2球場先後對陣兩位巨頭球員。”

“從經驗和感受來說,錦織圭無疑佔據上風,這也對高文提出了更多挑戰……”

演播間裡,童可新的話語還在耳邊打轉,球場之上就已經風雲突變。

“40:0”。

轉眼,高文就已經連下三分,建立優勢。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