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而易見地,年終總決賽兩個小組率先展開了第一輪和第二輪的較量,然而比賽質量卻無法令人滿意。

味同嚼蠟,乏善可陳。

昏昏欲睡,毫無亮點。

特別是相較於球迷觀眾的熱情來說,如此表現著實令人大失所望,這也讓記者們不由開始擔心明年。

但是, 小組賽就完全沒有亮點了嗎?

也不然。

兩連勝,並不意味著出線;兩連敗,也不意味著出局。

當然,無論是費德勒和德約科維奇出局,還是費雷爾和拉奧尼奇逆襲,這兩種情況都是客觀存在但錯綜複雜且機率非常微弱的一種可能。

在最後一輪小組賽的四場對決裡,兩盤勝負和三盤勝負都可能導致不同結果,其他可能的機率無疑是更大的。

整體而言, A組和B組出線形勢是一模一樣的, 小組內的兩場比賽結果可能產生十六種可能,並且導致不同的結果。

從這裡,就再次證明了2014賽季的混亂格局,即使德約科維奇和費德勒依舊佔據優勢,但亂局已成。

也許,人們應該再耐心一些,給予這些球員更多一點時間,尤其是年輕球員,然後期待著他們的未來。

可惜,出線形勢的混亂也沒有能夠引發更多討論,因為小組賽的一面倒已經掐斷了諸多可能的衍生,最大的可能就是德約科維奇和費德勒輕取三連勝、而另外一場對決的勝者晉級四強,就是如此簡單。

歸根結底,還是欠缺懸念。

然後,意外, 又再次出現——

一時之間,人們也分辨不清楚, 到底是因為2014年貫穿始終的混亂帶來了意外,還是這些意外讓2014年的混亂又更上一層樓。

第五個比賽日,上午,拉奧尼奇臨時召開緊急新聞釋出會:

“很遺憾,因為肱四頭肌出現輕度撕裂,儘管非常遺憾也非常傷心,但我還是不得不退出年終總決賽剩下的比賽。”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球迷們希望看到一場精彩的表演,但現在我已經無法做到了。”

“我需要對球迷們說聲抱歉,明年我一定會竭盡全力,爭取能夠再次來到倫敦的舞臺。”

轟!

轟轟轟!

重磅新聞。

其實,一切早就已經有徵兆,從魔都開始,拉奧尼奇就在和傷病做鬥爭,但和高文的情況稍稍不同,面對職業生涯首次登上年終總決賽的機會,拉奧尼奇和他的團隊決定全力以赴,全勤參賽。

當然,拉奧尼奇做到了,成為“90後”第一人。

但同時, 身體層面付出的代價也是慘痛的。

肱四頭肌, 這是人體最強壯的肌肉群,位於大腿前側,幾乎佔據大腿前側的四分之三,它是維持人體直立姿勢和行走姿勢最重要的肌肉,也正是因為如此,自魔都之後,拉奧尼奇的大腿就一直纏著繃帶。

傷病,在任何時候都是非常非常糟糕的,因為復原困難,也因為即使順利復原,卻也已經不再是自己原本的身體狀態,想要重新達到最佳狀態,則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新聞釋出會召開的時候,高文和迪米特洛夫都在電視機前觀看直播,完全驚呆了——

顯然,拉奧尼奇一直在猶豫一直在掙扎,不到最困難的情況,終究還是不想做出退賽的決定。

拉奧尼奇和自己的團隊一直在觀察身體反應監測傷病情況,上午前往了醫院一趟,這才艱難地做出選擇。在決定出來之前,情況始終不明朗,他們自然也就沒有走漏任何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