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

室內空間的侷限,製造出陣陣迴響,倒吸涼氣的聲音就在層層疊疊之中被進一步放大,激起滾滾氣浪。

前一秒,觀眾們還在驚歎著,伯蒂奇的單手反拍切削,完美化解高文的進攻,並且馬上扭轉了局勢。

下一秒,觀眾們就再次驚歎,高文在腳步失去位置、身體失去重心的情況下,一拍正手海底撈月卻再次扭轉局勢。

驚心動魄的拋物線,不是斜線,而是直線;而且,高速旋轉的網球朝著底線大三角區域的死角飛行。

不僅是觀眾,就連桑普拉斯和佩爾特的心臟也跟著停止跳動——

高文,真的太大膽了。

如此被動的防守,居然透過手腕的控制和小臂的帶動,瞄準底線深區擊球,戰術意圖就在於牽制伯蒂奇。

如果說,上一拍壓線進攻,證明高文的信心已經回來;那麼這一拍瞄準底線的防守,就證明高文的信心已經完全達到美網狀態。

接下來,就看手感了,可能還需要一點點運氣。

全場,屏息凝視。

網球,在空中飛行的時間,稍稍有些長,不僅觀眾集體抬頭,伯蒂奇也在底線不斷小碎步調整腳步,抬頭注視著網球的下墜軌跡。

然後——

進了!

壓線!死角!

底線和邊線的邊裁,雙雙在第一時間做出界內手勢,確認高文的回球準確無誤地壓在死角上。

赫。

不敢置信的驚訝和錯愕在球場內部湧動著,先是伯蒂奇,再是高文,兩位球員都擊打出了神仙球。

局勢,又再次扭轉。

但伯蒂奇站在底線,卻沒有時間震驚,連續腳步調整之後,雙手反拍第一時間就迎前,擊打了一條斜線。

這一拍,就可以看得出來,伯蒂奇還是稍稍有些手軟:

面對高文準確壓在死角上的回球,其實伯蒂奇可以選擇底線高壓,但風險太大,所以他選擇了過渡球。

一如伯蒂奇的性格。

不過,伯蒂奇的過渡球也非常有講究。

首先是斜線,其次是深區,再次是上旋。

伯蒂奇知道,沒有速度和力量,高文肯定能夠追趕到,完成防守,那麼,他就需要為高文的防守制造難題。

事實,也正是如此。

高文,全速奔跑,那抹深藍色的身影如同龍捲風一般橫穿全場,雙手反拍在肩膀位置完成一次高難度的擊球。

嗖,嗖嗖。

網球,又回來了。

顯然,高文在極度被動的情況下,沒有變線的空間,斜線是唯一選擇,即使明知道伯蒂奇就等候在斜線位置。

小碎步,連續小碎步。

伯蒂奇的腳步調整非常仔細,但沒有主動迎前,而是堅守在底線,等待高文的回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