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場,“錦織圭VS費雷爾”。

本場比賽的關鍵就在於,這是兩位年終總決賽競爭者的正面對決。

而且,拉奧尼奇已經進入四強,這也意味著局勢完全明朗起來,穆雷、伯蒂奇、拉奧尼奇已經確定席位,現在通往倫敦的位置只剩下最後一個,錦織圭或者費雷爾:

勝者,贏得門票;敗者,淘汰出局。

非本意地,拉奧尼奇爆冷擊敗費德勒的比賽,就讓第三場比賽染上了一層血腥氣息,更加緊張也更加刺激。

最重要的是,錦織圭和費雷爾的比賽風格接近,兩位球員的每次對決都非常激烈,目前職業生涯七次交手,錦織圭四勝、費雷爾三勝,難分難解,這也為本場比賽進一步增添了慘烈的色彩。

比賽程序也證明了這一點。

“6:3”,費雷爾先勝一盤。

“7:6(5)”,錦織圭挽救賽點扳回一盤。

決勝盤,同樣廝殺到了最後一刻,“6:4”,錦織圭笑到了最後。

這也延續了兩位球員今年的整體狀態曲線,費雷爾稍稍有些下滑、錦織圭則是持續上升,結果並不意外。

至此,年終總決賽的八個席位也就全部塵埃落定,穆雷和伯蒂奇穩紮穩打確保席位,錦織圭和拉奧尼奇憑藉著出色的表現最後時刻上車。

費雷爾、迪米特洛夫、西里奇則因為自己的輸球葬送了機會;同時,條件最為苛刻的高文即使持續贏球也遺憾出局。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在拉奧尼奇掀起青春風暴創造歷史之外,錦織圭也同樣書寫歷史地成為“有史以來首位進入年終總決賽男子單打賽場的亞洲球員”。

儘管在男子雙打賽場,亞洲湧現無數名將,甚至還登頂過大滿貫、年終總決賽冠軍;但單打卻是另外一個故事。

等待了又等待,終於在今年迎來突破——

第二個世界前十、第一次大滿貫第二週亞洲內戰、第一次大滿貫冠軍、第一次年終總決賽等等等等。

驚喜,確實是一個接著一個。

媒體已經開始狂歡,迫不及待地就將視線朝著倫敦聚集過去,以至於全然忘記,巴黎大師賽還在進行。

第四場,同時也是第五比賽日的最後一場,“德約科維奇VS穆雷”。

兩大巨頭的對決,在任何時候都是能夠吸引眼球的。

更何況,穆雷在年末開啟瘋狂搶分模式,狀態復甦勢頭明顯,但具體恢復到什麼程度,傷病影響是否依舊存在,這還是需要老對手的檢驗——

從勝負機率來說,德約科維奇已經連續在美網和帝都擊敗穆雷,顯然世界第一依舊佔據一定優勢;但比起勝負來說,比賽的狀態和局勢,這對穆雷才是最重要的,一次考驗一次衡量,對一眾網球愛好者們來說也同樣如此。

本場比賽,此前已經結束比賽的高文和拉奧尼奇雙雙出現在現場觀賽,兩位好友全然沒有下一輪即將展開廝殺對決的劍拔弩張,關係友好地並肩觀看比賽;到比賽末段的時候,錦織圭也出現在了觀眾看臺。

這就是“四巨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