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8 似曾相識(第1/2頁)
章節報錯
2014年,十月二十日,atp年度最後一項大師賽,戰鼓喧闐,在巴黎正式上演。
巴黎大師賽,不僅是目前為止唯一一項在大滿貫舉辦城市進行的頂級賽事,同時也是atp賽事日曆表裡歷史最悠久地位最重要的頂級賽事之一:
自1969年舉辦第一屆以來,巴黎大師賽就一直是atp最高階別的賽事。
另外,因為種種原因,這也是atp賽事裡奪冠難度最高的賽事之一。
首先,賽程在年末,球員們都已經精疲力竭。
其次,室內硬地,場地帶來的不確定性更大。
截止到2013年,巴黎大師賽總共舉辦四十三屆,三次奪冠的球員只有兩位,貝克爾和薩芬。
而兩次奪冠的球員也只有五位,湯姆奧克爾(tomokker)、布萊恩高菲爾德(brianttfried)、桑普拉斯、阿加西以及德約科維奇。
最最不可思議的地方還在於,這是四巨頭統治力最最薄弱的場地,自費德勒2004年強勢崛起以來,巴黎大師賽過去十年的冠軍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分別是:
薩芬,伯蒂奇,達維登科,納爾班迪安,特松加,德約科維奇,索德林,費德勒,費雷爾,德約科維奇。
資料羅列之後,一目瞭然。
第一,費德勒一直到2011年才征服巴黎大師賽。
第二,納達爾和穆雷始終沒有能夠登頂。
第三,德約科維奇在快速硬地的統治力明顯遜色於慢速硬地,僅在2009年和2013年兩次奪冠。
第四,室內硬地的環境所帶來的不確定性,讓不同風格的球員都具備了在巴黎大師賽登頂的能力,伯蒂奇、費雷爾、達維登科這樣攻防均衡的球員也同樣贏得了冠軍。
最後,至今為止,賽事歷史上,無人衛冕成功。
其中,薩芬距離衛冕是最近的,他的三次奪冠分別來自2000年、2002年、2004年,隔年登頂也終究還是差了一點點。
毫無疑問,種種結果都證明著,巴黎大師賽是充滿變數的一站賽事。
而今年,通往年終總決賽的競爭又進入群雄逐鹿的混戰局面,巴黎大師賽的不確定性又進一步擴大。
萬眾,矚目。
硝煙,瀰漫。
第一個比賽日,高文依舊兢兢業業地在訓練場揮灑汗水,桑普拉斯則前往各個賽場觀察,展開賽前準備。
高文的籤表,有點硬。
他的次輪對手,即將在揚諾維茨和奎雷伊之間決出,任何一個對手都不好對付。
揚諾維茨,波蘭球員,同時也是1990年以後出生的這一批球員裡,第一個冒頭的。
他的比賽氣質非常犀利也非常張揚,敢於冒險也敢於下手,有著新生代的朝氣,他的球路和風格非常怪異,行雲流水的進攻如同銀河戰艦一般,卻不是暴力十足的風格,而是敢於打破常規套路的崢嶸。
確實令人賞心悅目。
不少專家都紛紛看來,揚諾維茨能夠成為新生代的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