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是意志力的堅定。

觀看德約科維奇和穆雷的比賽就能夠發現,兩位都是“燥”脾氣,他們在球場上,經常性地需要宣洩情緒;並且時時刻刻嘟囔著抱怨著不滿著,這是他們的比賽方式,也是他們比賽的一部分。

但細細觀察,卻能夠察覺到不同。

比賽進入真正刺刀見紅的時候,德約科維奇往往能夠將這股煩躁和憤怒化為動力,死死地咬住比賽、纏住比賽,將自己的“纏功”發揮到極致,然後等待著,等待對手失誤或者是自己展開反擊的機會。

然而,穆雷則往往會手軟,越打就越不敢進攻,特別是正手,不敢下球,本來正手威力就欠缺一些爆發力,結果又在關鍵時刻不敢發力,情況也就一步一步滑向黑暗。

偏偏,穆雷欠缺一點運氣,每次大滿貫狀態出色的時候,就必然遇上另外一位巨頭也同樣狀態正佳——

2008年美網首次闖入大滿貫決賽以來,目前為止,穆雷一共七次闖入大滿貫決賽舞臺,但勝負場次卻是兩勝五負。

其中,三次輸給費德勒、兩次輸給德約科維奇;當然,勝利的兩次也都是擊敗德約科維奇。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穆雷“心理脆弱”呢?

當然不是。

所謂心理因素,只是相對而言,相較於其他三巨頭,穆雷就欠缺了那麼一點點,而在頂尖高手的對決之中,這一點點微弱的差距卻可能在結果層面製造出難以想象的區別——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穆雷能夠位列四巨頭行列本身,就已經是無數球員需要仰望的存在了,即使他在球迷心目中的地位沒有那麼高,卻也不影響穆雷成為過去十年職業網壇最閃耀的組成部分之一,不僅能夠見證歷史,同時也是歷史的一部分。

就穆雷自己而言,他是一位非常典型的底線型球員,並且擅長用頭腦打球。

一來,穆雷的預判特別出色,在接發球、防守以及網前覆蓋等等方面都是頂尖水準。

二來,穆雷的擊球目的性非常強,即使是過渡球也往往帶有意圖,也就是說,如同下象棋般進行佈局,透過佈局來實現自己的最終目標,所以相較於費德勒和納達爾經常打出一些靈光一閃匪夷所思的神仙球,穆雷的比賽總是更加紮實也更加樸素。

從紐約開始,八月對陣德約科維奇、九月對陣納達爾、十月對陣穆雷,高文轉入職業賽場才短短數月,就已經火箭躥升般地站在頂尖巨頭面前,剛剛開始參加挑戰賽時候的夢想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實現。

那麼,下一個就是……費德勒?

不過,費德勒還需要再等等,當前對手應該是穆雷——

高文知道,穆雷並不在最佳狀態,但問題就在於,自己也沒有達到最佳狀態,而巨頭球員的實力底蘊不容置疑。

面對穆雷,回合拉鋸戰肯定不會少,他在攻防兩端的救球能力,還在西蒙之上,這也意味著比賽又將是一場嚴峻考驗,在經歷連續三輪鏖戰之後,考驗持續升級,巴黎短暫訓練的成果也即將面對進一步的稽核——

但是,這就是競技體育的最大魅力,挑戰,一個接著一個,勇攀高峰、突破自我,每一次交手都令人熱血沸騰。

不是嗎?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全場比賽的第一分,高文和穆雷就已經陷入多拍拉鋸戰的糾纏之中。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