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前衝慣性,約翰森依舊在前衝著,但他沒有能夠忍住,轉頭越過球場,看了高文一眼,眼神裡有著一抹困惑在湧動,結果卻發現高文非常輕鬆,甚至沒有大肆慶祝,就只是原地輕輕跳躍了兩下。

沒有握拳。

從高文的反應就能夠看得出來,剛剛這一球完全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但約翰森如此狼狽也沒有能夠救到球,難道說他們之間的實力差距已經如此之大了嗎?

約翰森想不明白。

其實,秘密還是在於佈局,透過擊球方式和節奏的結合製造出自己想要的局面,在戰術層面的智慧瞬間就拉開了差距。

這也是上週對陣納達爾那場比賽學習到的內容:

在自己狀態正佳的時候,人人都會打球,按照自己的風格完成比賽即可;但自己狀態不佳的時候,又應該如何比賽?如何以自己的風格解讀比賽剖析比賽並且尋找到通往勝利的道路?

納達爾好好地給高文上了一課。

目前,高文正在學習也正在實踐,這也是競技體育最有趣的部分之一,從對陣安杜亞爾到對陣約翰森,高文都在一點一點摸索,而且戰術也稍稍有些不同。

約翰森是典型硬地球員,也就是說,他喜歡速度和力量兼具的來球,雖然不是說越快越好、越重越好;但勻速的、快速的回合球確實是約翰森的舒適領域。

所以,面對安杜亞爾的時候需要耐心,面對約翰森的時候則需要狡猾,將節奏的變化隱藏在每一個回合裡,只要佈局恰當,那麼最終的得分確實不需要冒風險就能夠輕鬆完成,因為真正的困難已經在前面完成了。

經過四局的交手和摸索,現在就是高文付諸行動的時候了。

接下來一分,又是如此。

約翰森的發球質量依舊不錯,近身發球成功擠壓到了高文,而且整個平擊發球又重又沉。

高文乾脆就放棄了完整揮拍,正手切削了一拍斜線!

此前就提到過,在接發球時主動採用切削的就只有費德勒一人,因為切削往往就意味著放棄在第一拍觸球形成對抗的機會,後續的佈局以及控制都會非常困難。

先是納達爾,再是費德勒?所以,接下來是什麼,德約科維奇嗎?

高文這是在做什麼,變色龍還是模仿秀?

但約翰森並不介意,因為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來球之上。

當約翰森看到切削的時候,內心一喜,連續小碎步調整站位,意識到高文的切削還是壓制自己的反手,他連續橫向移動切換到正手——

側身正手。

準備發動強有力進攻,然而就在出手前,約翰森意識到這是一個下旋球,看似普普通通的擊球又暗藏陷阱。

警報!

約翰森注意力高度集中,重心下沉,正手強有力地拉起來,並且在擊球動作之中增加上旋作為保險。

雖然犧牲了一點速度和力量,但正手進攻依舊強有力地撞擊過去。

呃啊!

反斜線!

約翰森因為主動發力而發出一聲嘶吼,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依舊把力量全部爆發出來,擊打一個重複路線:

回頭球!

約翰森試圖抓高文一個措手不及,那麼,在速度不行的情況下,力量和落點就至關重要,約翰森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自己的擊球,腳步已經踩著連續小碎步完成調整,準備下一拍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