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 試驗物件(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是,高文依舊沒有握拳慶祝。
視線裡,約翰森可以看到,高文就只是原地輕輕跳躍一下,看了看自己的擊球落點,因為距離關係而看不清楚表情,但放鬆的肢體語言依舊能夠輕而易舉地感受到高文的自信滿滿,這讓約翰森有些鬱悶——
為什麼不握拳呢?
任何一位觀看過高文在美網比賽的觀眾,應該都對高文的比賽風格印象深刻,握拳慶祝提升士氣無疑是最令人振奮的時刻,每次贏得關鍵比賽,高文激情澎湃、熱血沸騰的慶祝方式總是能夠引爆球場氣氛。
但是剛剛,高文連續打出好球,卻為什麼沒有握拳呢?
難道破發不值得慶祝嗎?還是對抗不夠激烈?因為他沒有能夠帶來足夠威脅和衝擊逼迫出高文的最佳狀態?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滿腦子全部都是問號。
不過,約翰森是絕對不會開口詢問高文的,這也太丟臉了,他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他應該傾盡全力,把高文逼迫到極致,那麼握拳時刻應該就會到來了吧?
也正是因為如此,約翰森在接下來的比賽裡,表現明顯得到提升,正反手的擊球質量都更加飽滿也更加充分,整個對抗的壓迫感和衝擊力都更加出色,而且防守到位率也有所提升,每次都是咬緊牙關移動。
球場另一側,高文也是滿頭問號:
這約翰森是大力水手嗎?局間休息嗑一桶菠菜,然後就能夠提升狀態?
不過,比起大力水手來說,還有更好的解釋,那就是剛剛遭遇破發,約翰森意識到第一盤比賽面臨危機,所以及時提升狀態發起反擊;自然而然,高文也需要跟著提升狀態,站穩腳跟,保住優勢。
其實,高文沒有握拳慶祝,並不是因為太輕鬆太簡單,而是因為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佈局和計算之上。
第五局、第六局,也就是第一盤中段,依舊是戰略部署並且取得初步成效的階段,高文需要收集資料,並且為後續比賽做鋪墊,所以,大腦始終在運轉著,得分和失分都沒有必要太過激動。
慢慢地,高文已經摸索出正確的得分方式,對陣約翰森的這場比賽也就逐漸明朗起來——
節奏,這是核心。
為什麼高文一直在接發球環節嘗試不同的手法,一會兒納達爾一會兒費德勒,就高文在自己發球局裡不斷改變發球排列組合一樣,歸根結底是在打亂節奏、破壞規律,從自己第一拍觸球的時候就醞釀變化。
如此嘗試,肯定不是次次都能夠奏效,約翰森的發球基本功確實紮實,高文也不是機器人,每次接發球都能夠完美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所以必然面臨一些風險,但收穫卻是豐厚的,因為約翰森始終沒有辦法在自己的舒適領域擊球。
約翰森一直在試圖進入自己的擊球節奏,但高文拒絕給他機會,從第一拍觸球開始,再到後續佈局:
偶爾用上旋球壓到底線深區形成擠壓,偶爾用下旋球完成過渡改變節奏;偶爾上步搶上升點壓縮排攻銜接,偶爾有意識地放慢出手節奏並且結合旋轉的變化打破規律。
最重要的是,擊球線路始終在變化——
上一次反手挑戰直線,那麼這一次就小斜線;上一次正手斜線,那麼這一次就直線。哪怕冒著變線失敗的風險,或出界或下網,但擊球線路的排列組合必須豐富起來的戰術卻始終不曾動搖。
而且,高文放棄追求極致落點的冒險擊球,而是透過輕重緩急的擊球變化充分調動約翰森。
這恰恰是約翰森最最不喜歡的比賽方式。
一旦高文完成佈局,最後一拍得分的擊球不需要冒險就能夠輕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