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高壓,兩次高壓,庫伯特可以明顯感受到高文持續上旋球的衝擊,高壓的回球質量正在明顯下滑,以至於高文稍稍小碎步調整,就能夠完成擊球,甚至還有時間觀察球場空間,注意林德斯泰德的站位。

然後,雙手反拍輕輕一帶一切,不僅沒有發力,而且還在卸力,整個擊球動作非常柔軟也非常細膩,切出一個網前小球——

此時,庫伯特的站位已經被高文的連續強烈上旋挑高球壓迫到底線附近,切短就是最好的重心調動,打亂庫伯特的腳步。

如果是單打比賽,庫伯特肯定狼狽得不行,必須急停急轉二次啟動,而且,高文和蒂姆的腳步雙雙進入底線,一點一點壓縮雙方的擊球空間,形成物理施壓,對面球員的擊球必然需要更加慎重才行。

但這是雙打,庫伯特之外,還有林德斯泰德。

林德斯泰德第一時間啟動,從旁邊切了過來,兩個大跨步就已經趕到,準備協防,就在揮拍準備觸球的剎那,他就意識到高文回球的巧妙。

這居然是一個側旋。

落地之後,網球持續朝著庫伯特一側的左側外旋,也就是持續遠離林德斯泰德的方向,這也意味著林德斯泰德的判斷不太準確,腳步移動沒有到位,還短了小半步空間,擊球點就從球拍甜點轉移到球拍前端——

控制的難度,根本就是天上地下。

隱藏陷阱!

林德斯泰德已經沒有遲疑時間,小心翼翼地用正手劈了一拍,就如同劈柴一般,不敢發力,而是切長回去底線,試圖將高文持續前衝的腳步往後推。

而且,林德斯泰德處理得不錯。

落點,在單打線之外、雙打線之內的底線大三角,越過高文的移動站位,並且透過下旋球抑制住高文半路截擊的可能,然後迫使高文不得不連續後退,在自己腳邊用正手完成反彈擊球。

就在出手瞬間,高文注意到庫伯特已經回位到網前,而自己正手沒有足夠的揮拍空間,挑高球的高度可能不夠,直接被庫伯特高壓攔截的可能性已經超過90%,於是,手腕輕輕一抖,又再次將網球切了一個強烈上旋的短球。

一彈。

一撞。

庫伯特壓上貼網的速度非常快,在網球剛剛越過球網還沒有來得及下墜之前,就已經如同一堵牆般正面迎了上前,球拍擋在胸口,正面撞擊一拍,依靠前衝上步的力量和身體自重完成施壓,網球就直接撞了回來。

啊!

高文非常狼狽,因為前一拍擊球完成的腳步銜接,沒有任何遲疑就已經上前,兩個大跨步就朝著球網貼上去,試圖在網前完成攔截;但腳步明顯慢了小半拍,反而是庫伯特依靠上步的動作搶到了節奏,撞牆式的回球突破高文的防線,再次朝著身後的底線大三角飛過去。

赫!

二號球場上空可以聽到清晰的驚呼聲,觀眾全部不敢置信地捂住嘴巴,看著落在高文身後兩步遠的網球落點,這幾乎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擊球的位置,所以,破網成功?

卻見!

高文左腿一蹬原地完成一百八十度的順時針轉身,兩個大跨步就衝了上去,此時整個人已經背對球場,電光火石之間就已經追了上去,但問題就在於,高文是右手持拍,此時網球落點卻在身體左側。

如何擊球?

還有,如何選擇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