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講究專業和規劃。

論專業,高文擁有系統,總是能夠根據他的需求制定出相對應的計劃;但論規劃,高文則需要更多意見,桑普拉斯和佩爾特扮演的正是如此角色。

以陸潛目前的狀態來說,找回球感和手感是最重要的,然後就是基礎體能訓練,這是短時間內調整到正確比賽狀態的最佳途徑,在只有兩天時間的情況下,桑普拉斯和佩爾特經過商議確定了基礎訓練方案。

雖然球感和手感主要看天賦,基本就是老天爺賞飯吃,但後天訓練還是能夠提升的,特別是球感能夠培養,透過大量手掌和網球之間的觸球訓練慢慢打磨慢慢陪練,真正讓身體的每一寸面板和每一寸肌肉都熟悉網球的觸感。

只是,球感訓練往往回報率不高,日常很難感受到直接變化,就如同在黑暗之中摸索前行,這對球員的耐心和刻苦提出全新考驗;同時也對教練的素質和水準提出更高要求,所以,球感訓練不可或缺,卻又不能投入太多。

即使是專業教練,目前在球感和手感的訓練方案上,依舊在與時俱進地慢慢研究,不斷學習也不管探索。

訓練計劃,是由佩爾特制定的,但高文抱著取長補短的心態,在系統輸入相對應的訓練要求之後,得到了三套訓練方案,高文自己將不同方案整合調整轉變成為自己的想法意見,並且與佩爾特展開討論——

最終,敲定了訓練方案,也就是現在正在進行的擊球訓練。

無論是中點和端點增加網球筒以提升腳步的細膩和敏銳,還是由羅素幫忙確定擊球落點偏差的嚴格和細緻,全部都是系統和佩爾特雙方面智慧碰撞出來的結果,當然,透過高文自己的解讀和傳達來完成。

相容幷蓄!

這才得出了這套堪稱“變/態”的訓練方案。

“一區!”

佩爾特的喂球節奏一直在變,忽快忽慢,而且對高文擊球落點的要求也是忽長忽短,儘管對高文擊球速度和力量沒有要求,但控制力的要求卻更上一層樓,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處於處理變化的狀態。

吱吱,吱吱。

高文橫向移動的腳步明顯加快,因為佩爾特的喂球在減力,落地之後反彈高度一般,這要求高文必須提速才行,否則腳步稍稍慢一點點,就要錯過擊球時間了。

碎步,調整。

揮拍,擊球。

然後手腕輕輕一挑,在網球即將兩跳之前一拍輕打,完成擊球。

“進(in)!”

羅素的聲音傳來,他踩著一連竄小碎步上前,因為一區就是網前小球的區域,結果高文的控制手法非常細膩,不僅準確無誤地進入一區,而且落地反彈之後幾乎沒有力量。

羅素沒有趕上,網球就已經兩跳。

這一個細節就能看出來,高文的手感已經恢復少許——至少在訓練之中是如此。

但高文全然沒有欣喜,腳步依舊一絲不苟地橫向移動著,又再次回到網球筒附近,儘可能貼近網球筒,卻又如同芭蕾舞女伶一般踮起腳尖轉身移動。

呼……

快速移動的腳步卷帶起一陣狂風,然後就可以看到網球筒搖搖晃晃起來,眼看著就要摔倒。

高文的腳步一個緊急剎車停下來,視線完全被網球筒吸引過去。

然而,網球筒搖搖晃晃過後,還是站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