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賽事組織者經過深思熟慮,八強戰的當天,將費德勒挪到一號球場,德約科維奇和納達爾繼續坐鎮中心球場。

這件事也引發了不小的風波和爭議。

顯然,美網也同樣如此。

每一天的賽事安排都非常有講究,特別是四大滿貫除了溫布林登之外,其他三大滿貫的第一輪比賽都是打三天,那麼中心球場的賽事安排就值得細細推敲了。

今年,阿瑟阿什球場的揭幕戰由女子單打二號種子西蒙娜哈勒普(SimonaHalep)領銜,隨後則是大威廉姆斯,瓦林卡先後登場;夜場率先由莎拉波娃開打,然後德約科維奇收尾。

而同樣在首日登場的穆雷就被聚到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球場。

第二天,阿瑟阿什球場由伊萬諾維奇開場,伊斯內爾緊隨其後,然後是科維託娃;夜場則安排了費德勒和小威廉姆斯登場。

關鍵,就在這裡——

伊斯內爾。

其實,“伊斯內爾VS高文”並不是首輪的焦點戰,但是!因為伊斯內爾是本土寵兒,還是目前美國排名最高的球員,自然而然凝聚了無數焦點,依靠著主場作戰的優勢,成功在第二個比賽日進駐阿瑟阿什球場。

於是,高文也就得到了登陸中心球場的機會。

有些球員,窮其一生都無法站在四大滿貫的中心球場之上,但高文,職業生涯第一次參加大滿貫就進入了中心球場,所以,這個籤表,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中心球場,特別之處到底在哪裡呢?

大,首先就是大,兩萬三千個座席,這就是全球最大的網球場地之一,這不僅意味著現場觀眾肯定會特別多,而且還意味著國際訊號能夠讓全球觀眾都矚目過來,這樣的壓力絕對不是普通球員能夠成熟的。

其次還是大,但這裡說的是物理層面的影響,整個空間感、光線、風向全部都不一樣,習慣在小球場打球,突然進入大球場可能就會暈頭轉向,擊球的三維立體感很容易就被打亂,手感也就丟掉了。

就如同聚光燈一般,也許在聚光燈之外可以表現出色,但進入聚光燈就好像被放在顯微鏡底下一般,然後發揮就荒腔走板了。

阿瑟阿什球場,可能成為激勵的動力,卻也可能成為摧毀的壓力。

先是伊斯內爾,然後又是阿瑟阿什球場,對於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高文來說,基本就是天上掉餡餅的程度了,自然而然地,賽前新聞釋出會,記者們的攻擊力也可能成倍成倍增長。

其實,中心球場是好事,至少對宣傳和曝光來說是好事,托比亞斯應該喜歡才對,迪米特洛夫都沒有這樣的機會呢;但托比亞斯開心不起來,反而憂心忡忡地擔心著。

一切,就這樣洶湧而來,新聞釋出會的陣仗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不要說托比亞斯了,桑普拉斯也隱隱有些擔心——

因為來得太快太兇了,偏偏高文又錯過了黃金賽的磨練機會,結果一下就上升好多個臺階,真的沒有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