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巨頭年代的終結”,這一話題對於網球愛好者來說並不陌生,從今年賽季之初就進入大眾的視線,起點毫無疑問就是瓦林卡在二十八歲的高齡拿下自己的首個大滿貫冠軍,晉級途中擊敗德約科維奇和納達爾兩位巨頭的表現令人信服,隨後又贏得首個大師賽冠軍,在冠軍積分榜穩居榜首。

ATP的排名,其實有兩個榜單,一個是世界排名,一個是冠軍積分榜。

前者,計算整整五十二週的積分,比如現在是九月第一週,那麼就從去年九月第一週計算到今年的八月最後一週,羅列排名,綜合看十二個月週期之內表現最好的球員。

後者,計算自然年的積分,也就是計算今年一月一日開始的積分,這份積分就能夠看出自然年裡表現最好的球員,然後根據這份榜單來決定入圍每年年終總決賽的名額。

一般來說,當一個自然年結束,兩份榜單的積分就會形成統一,排名也會保持一致;然後冠軍積分榜清空,等待全新自然年的到來。

“四巨頭”的強勢體現在,世界排名榜單的穩定,即使偶爾冠軍積分榜可以看到有些球員在賽季開始的時候表現特別出色,但伴隨著時間推進,四巨頭總是能夠慢慢追趕上來。

今年上半年,瓦林卡統治性的表現確實令人驚豔,佔據冠軍積分榜的榜首位置,自然而然就讓人們聚焦在了四巨頭身上。

穆雷因為傷病已經一年多沒有冠軍入賬似乎提前掉隊、費德勒的年齡和納達爾的傷病已經是老生常談,就連德約科維奇的注意力也被家庭分散,然後四巨頭的統治力就出現明顯鬆動。

溫布林登,拉奧尼奇和迪米特洛夫雙雙殺入四強;美網,高文和西里奇更進一步,雙雙殺入決賽。

最難以置信的是,不久前人們還在討論“90後”什麼時候接班,而1995年出生的高文就已經創造歷史的晉級大滿貫決賽了。

如果說高文爆冷掀翻德約科維奇,話題就已經足夠勁爆,那麼西里奇直落三盤淘汰費德勒之後就等於直接點燃了火藥庫。

對於西里奇和高文來說,其實雙方都是利好,因為決戰面對的對手都是毫無大滿貫決賽經驗的新人,兩個人的實力和經驗差距沒有那麼大——西里奇微微佔據一些優勢但也非常有限,誰能夠在阿瑟阿什球場擁有更強大的抗壓能力、關鍵時刻展現出自己的最佳水準,誰就有機會登頂:

那麼這也將是德爾波特羅、瓦林卡之外,十年來第三位贏得大滿貫冠軍的非四巨頭成員。

歷史,正在書寫!

然後,新聞熱浪就這樣直接引爆了。

這廂,北美大陸和歐洲大陸都已經驚呆了,瞠目結舌的那種——

他們期待著“德約科維奇VS費德勒”,結果卻迎來“高文VS西里奇”,這樣的驚天冷門著實太具有衝擊力,即使看到白紙黑字也依舊懷疑自己的眼睛。

咒罵、吐槽、哀嚎、抱怨、無語等情緒漫天飛舞,不是針對高文或者西里奇,只是競技體育愛好者們的條件反射,“誰要看黑馬對決!我要看巔峰對決!”“這兩個傢伙,誰啊?”“決賽質量肯定糟糕透頂”。

熙熙攘攘地,“四巨頭連續三十八次大滿貫決賽記錄被打破”的話題標籤就上了全球熱搜榜。

顯然,球迷們關注的是四巨頭,而不是兩匹黑馬。

但隱藏其中,“全美冠軍手持外卡書寫好萊塢童話”的話題標籤居然也殺入熱搜榜。

顯然,高文也還是擁有一定號召力的。

無論是NCAA全美冠軍並且手持美國網協頒發的外卡參賽,還是高文一路身穿UCLA隊服參賽的舉動,這對於球迷觀眾來說都是非常親切也非常喜歡的;更何況,從第一場比賽的“自我介紹”到半決賽的“脫口秀”,高文展現出了的個人魅力也在球迷之間贏得一片叫好聲。

“我覺得高文不錯,看了他和約翰的首輪比賽,打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