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 戰略調整(第2/2頁)
章節報錯
高文細細打量著眼前的德約科維奇,有種不真實感。
以前總是在電視機螢幕前觀賞四巨頭的巔峰對決,然後在腦海裡幻想著自己也能夠在球網對面狂奔;而現在德約科維奇就真實地出現在自己眼前,籠罩在金色陽光底下的一切都變得瑰麗夢幻起來。
“期待一場精彩比賽。”德約科維奇友好地伸出右手。
高文也伸出了右手,“期待一場精彩比賽。”
猜硬幣結束之後,高文轉身重重地踩了踩腳底下的球場,感受著水泥地的反震力量,然後真實感就一點一點沉澱在胃裡,雙手也跟著緊握成拳——
機會,來了!接下來,就是戰鬥時間!
開場猜硬幣環節,高文猜中了正面,他選擇了接發球,策略和以前稍稍有些不同,和錦織圭八強戰選擇接發球的原因也不同,而是根據對手製定了對策。
縱覽德約科維奇的整個職業生涯,從2008年首次登頂澳網贏得自己第一座大滿貫獎盃開始,他始終都不被認為是一名“發球高手”,因為他的底線能力著實太強,被譽為職業網壇不可超越的最高天花板。
德約科維奇的比賽風格,以2017年的手臂傷勢作為分水嶺,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
在2017年以前,德約科維奇是典型底線全場覆蓋型球員,他的進攻和防守能力都達到一個全新高度,特別是他的身體柔韌性賦予他獨特的擊球手感,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對網球的包裹都非常出色。
另外,德約科維奇的預判、觀察、移動等等能力都是頂尖,他和穆雷的接發球能力被普遍認為是職業網球的最佳。
這也使得德約科維奇成為不折不扣的底線大師,他的比賽需要依靠底線佈局和對峙來尋求得分方式。
毫不誇張地說,德約科維奇的底線真的不掉球,費德勒、瓦林卡、納達爾每次擊敗德約科維奇都是用行雲流水的進攻撕開對手全場覆蓋的超強能力。
一直到非常非常後來,一個比德約科維奇更加耐磨抗打的小茲維列夫、一個防守能力超越巔峰時期納達爾的梅德韋傑夫橫空出世,兩個年輕人不掉球的底線能力才超過了德約科維奇。
但是,在這段期間裡,德約科維奇正手進攻還是非常犀利的,他經常會主動發力地突擊,掌握進攻主動權;而且,關鍵分數,德約科維奇的正手往往能夠形成制勝分。
在2017年以後,因為手臂傷勢,德約科維奇就很少很少進攻,即使主動發力,往往也都是旋轉和弧線,儘可能減少平擊的暴力進攻。
也正是因為如此,德約科維奇的比賽就變得非常“磨人”,來來回回的底線擊球似乎永遠都不會結束。
觀看德約科維奇的比賽也就成為一種嚴峻考驗,因為他總是用柔和的手感包裹所有球,然後讓回合球延續下去。
不過,德約科維奇對於擊球方式的掌控和調整還是領先於一眾年輕人,所以他總是能夠在關鍵時刻選擇正確的擊球方式拿到分數。
同時,也因為正手缺少攻擊力,德約科維奇在發球環節下了很多功夫,他的發球往往不是伊斯內爾那樣的大炮,卻總是能夠透過落點的控制和速度的碰撞製造威脅。
也就是說,發球確實是德約科維奇全面均衡的技戰術之中,相對沒有那麼強勢的一項。
著筆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