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卡夢幻奇蹟,難道即將重演?”

“洛杉磯時報”的頭條新聞引發山呼海嘯的攻擊,剎那間就成為眾矢之的。

如果是普通媒體,恐怕影響力沒有那麼強大;如果是中文媒體,旁人自然會認為他們為自己國家的希望加油助威,不管是否贊同但至少是情有可原的,大家求同存異就好。

但是,“洛杉磯時報”?

這是認真的嗎?

且不說籤表裡德約科維奇、穆雷、費德勒三巨頭全部都還在,高文想要繼續突破的難度可想而知;單單說整個歷史長河裡,能夠完成如此壯舉的男子球員也就只有伊萬尼塞維奇一位,而且那一座溫布林登冠軍就是伊萬尼塞維奇職業生涯唯一一座大滿貫獎盃,可見其中的機緣巧合了。

而高文?

“洛杉磯時報”真的沒有在開玩笑嗎?

也正是因為如此,“洛杉磯時報”成為各大媒體集體圍剿的物件。

在“德約科維奇VS穆雷”的夜場比賽還沒有開賽之前,社交網路各大新聞媒體就已經迫不及待地展開攻擊,人人都在分析,無論高文下一輪對陣哪位球員,恐怕都是凶多吉少,黑馬很有可能就會顯露原形——

一方面是因為四巨頭專治黑馬;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比賽來到半決賽階段,四巨頭肯定都已經調整到最佳狀態,黑馬的突圍必然更加困難。

而且,德約科維奇和穆雷的球風,在高文面前應該都擁有一些優勢,這也使得實力差距被進一步放大。

種種,種種,從不同角度分析都能夠得出相同的結論,那就是勝利的主動權並不掌握在高文的手中。

鋪天蓋地的吐槽和嘲笑就這樣浩浩蕩蕩朝著“洛杉磯時報”洶湧而去——

“就因為高文身穿UCLA的球衣嗎?”

“看著黑馬創造奇蹟就開始喪失理智了?”

“你確定看了籤表嗎?要不要確認一下高文下一輪的潛在對手再說話?”

“難道是酒醉躺在打字機上敲的這篇文章?”

“哈哈,年度最佳自我感覺良好的笑話登場了。”

浩浩蕩蕩,熙熙攘攘。

如果說高文擊敗錦織圭,這引發爆炸式的熱議,那麼“洛杉磯時報”的大膽設想就直接戳破了馬蜂窩。

沒有人相信高文能夠繼續贏下去,沒有人。

里斯本內特瀏覽著社交網路上的這些資訊,不由露出一個笑容,“前一秒還在感嘆高文的五十五連勝,紛紛議論著‘誰能夠擊敗高文’,這下一秒答案就出來了,‘四巨頭’,這確定不是抄襲別人的標準答案嗎?一點新意都沒有。”

阿迪達斯正在密切關注著高文,耐克又怎麼可能疏忽呢?

只是,耐克和阿迪達斯不一樣,他們有著自己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