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林卡佔先,回到平分。

瓦林卡佔先,回到平分。

如此這般,連續三次,瓦林卡在強勢得分之後,高文總是能夠找到辦法還擊,雙方又重新回到平分。

原本瓦林卡手握連續三個局點,人人都以為這一局很快就會結束,但事實卻是僵持了超過八分鐘也還是沒有能夠結束,瓦林卡已經先後錯過了六個局點,並且第四次來到平分,不需要專業解說員的點評,全場觀眾都能夠看得出來:

這一局應該是關鍵。

就看誰能夠頂住壓力了。

不過,目前為止高文都沒有能夠在這一局拿到破發點,所以整體來說還是瓦林卡佔據上風。

“40:40”。

又是一區。

又是外角。

高文的回發球選擇冒險博了一拍,擊打出一個斜線大對角,落點在發球區和變線交界的小三角附近。

然而瓦林卡的正手及時到位,反擊了一拍正手對角,反而是迫使準備朝著自己反手補位的高文倉促返回,一個急停急轉之間,擊球點也就不太準確,勉強勾了一個上旋,重新回到瓦林卡的正手位。

瓦林卡馬上抓住機會,正手直接掄圓了擊打一拍直線,因為高文的回球幾乎沒有太多力量,瓦林卡壓上旋壓得非常兇狠,整個變線顯得遊刃有餘,腳步調整也是閒庭信步,佔據絕對優勢。

哦。

現場驚呼,因為瓦林卡優勢著實太大,而且瓦林卡已經提前做好下一拍的準備,沒有掉以輕心地疏忽,根本不擔心高文成功救到球。

眼看著,瓦林卡就要再次比分佔先了。

此時,依舊沒有放棄的高文正在全速朝著反手位狂奔,但高文也意識到,就算自己追到,其實擊球空間、回球線路都已經沒有什麼選擇,強行地出其不意,結果就只是回球出界而已,但按照常規擊球的話,瓦林卡已經早早等待著了。

怎麼辦?

踏踏。

踏踏。

全速奔跑之中,耳邊只能夠聽到風聲,但大腦依舊在高速運轉著,視線餘光可以看到正在球場中路等候著的瓦林卡,腳步輕輕跳躍著,早就已經做好了下一拍銜接的準備,除非高文能夠出其不意……

等等!

踏踏。

高文已經快速迫近回球,雙手反拍早早開始引拍,為自己贏得揮拍時間,然後左腿猛地一個蹬地,右腿依舊沒有停止,快速上前,做出強力抽球的姿態。

然而!

就在前衝的過程中,彎曲的膝蓋並沒有打直,反而是持續降低,雙手反拍切入網球下方,就在擊球的剎那改變握拍方式,由抽轉換為切。

切削,本來就是在腳步不到位情況下改變擊球節奏的最佳選擇,而且能夠為自己的下一拍防守爭取時間,面對瓦林卡強勢下壓的正手進攻,經歷大範圍跑動的高文選擇切削,其實是更加正確的決定。

但這並不是全部。

高文的手腕揮舞得飛快,明明是切削卻依舊把拍頭速度提升起來,充分利用拍面和網球的接觸時間儘可能增加摩擦——

一方面是為了控制拋物線,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卸力且控制旋轉。

蹭。

蹭蹭蹭。

然後,手腕的柔軟和細膩在此刻展現得淋漓盡致,網球就在高速運轉之中飛行出一道飽滿的拋物線,晃晃悠悠地朝著……網前飛去。

小球?

居然是網前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