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滋味到底是什麼樣呢?真的很難想象!”

高文的情緒也深受感染,對著麥克唐納德展露一個笑容。

“當然有機會,我們會站在大滿貫中心賽場進行比賽的,感受全場觀眾為我們加油助威、為我們歡呼吶喊的力量,然後燃燒自己,爭取擊敗對手。”

閉上眼睛,彷彿就能夠聽到全場激盪的掌聲和歡呼,整個世界都在自己的腳底下鋪陳開來。

麥克唐納德也說不出話來,只是如同小兔子一般不斷跳躍著,用渾身的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期待和雀躍。

風聲,送來球迷們議論紛紛的話語,上揚的語調和激烈的言辭就能夠感受到汩汩的熱情。

“哇,今天我們就要在現場觀看莎拉波娃對陣威廉姆斯了嗎?你們覺得誰會贏?”

“肯定是瑪麗亞。維納斯畢竟不是塞雷娜。”

“那也不一定,瑪麗亞剛剛傷愈復出,也不知道狀態如何。”

“維納斯這兩年狀態起伏比較大,比賽也不知道能夠打成什麼樣。”

“反正,我覺得威廉姆斯姐妹在面對莎拉波娃的時候,總是能夠拿出最好的狀態。”

正如球迷們所說,“莎拉波娃VS威廉姆斯”,這也是女子網壇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對手之一。

這裡的“威廉姆斯”,主要特指塞雷娜。

2004年,“天才少女”莎拉波娃橫空出世,先後在溫布林登和年終總決賽的兩場決賽,擊敗塞雷娜威廉姆斯登頂。

這不僅宣告塞雷娜力量型的打法遭遇到嚴峻的衝擊和挑戰,而且莎拉波娃也取代了塞雷娜成為女子網壇最受歡迎的廣告寵兒。

也就是說,場內場外,塞雷娜的統治地位都被莎拉波娃取代。

雪上加霜的是,莎拉波娃蠻不講理的打法與塞雷娜氣場全開的風格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如同“女王VS女王”一般,種種因素都讓兩位球員站在了“宿敵”的位置上。

喜新厭舊的新聞媒體也全部站在年僅十七歲的莎拉波娃那邊,鼓吹著女子網壇即將迎來改朝換代的變化,持續不斷地煽風點火。

於是,每次對陣莎拉波娃的時候,塞雷娜都能夠調動自己全部的力量,哪怕狀態不佳,也依舊能夠爆發出百分之兩百的能量,就是希望在賽場上證明自己。

自2004年莎拉波娃連續兩次擊敗塞雷娜之後,塞雷娜就開啟了無敵模式,對陣莎拉波娃已經連勝十三場!

維納斯作為塞雷娜的姐姐,對陣莎拉波娃的時候,自然也是動力十足。

場外因素,也為這場慈善表演賽增加了更多看點。

包括高文和麥克唐納德也不例外。

“你覺得,今天誰能夠贏?”

“雖然是表演賽,但威廉姆斯應該也不希望輸給莎拉波娃,我猜,威廉姆斯應該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