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 力量訓練(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網球專案裡,力量訓練應該細分為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核心力量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需要單獨訓練,然後再進行聯動訓練,缺一不可。
首先,下肢力量。
顧名思義,也就是大腿力量、小腿力量以及臀肌力量。
在網球的擊球動作裡,每一項擊球技術動作都必須充分利用下肢力量,第一步站穩、第二步發力。
什麼意思?
可以簡單來看,站在原地擊球和移動中擊球的差異。
前者的腳步就是站穩狀態,充分發力,擊球自然更加紮實飽滿;後者的腳步則持續晃動,必須在搖擺不定的狀態下尋找到最佳發力點,下肢力量無法給予更多支援,擊球力量也無法完美合力。
所以,站穩、發力,這對於網球的擊球來說,是根本。強強對抗之中,網球球員竭盡全力調動對手,迫使對手在跑動狀態下擊球,破壞擊球的穩定,也就是這樣的原因。
發球、回球、正手、反手、平擊、旋轉等等,每一次擊球都是如此,力量源自於下肢,站穩蹬地發力的三部曲貫穿始終。
即使是卸力的切削回球,下肢力量的紮根穩定性也非常重要——只有下肢給予足夠支援,切削的旋轉才能夠充分、切削的線路才能夠深入,不給對手起手進攻的機會。
一旦下肢力量下滑,蹬地蹬不起來,那麼就好像大樹拔根而起一般,後續力量輸送全部都被切斷。
另外,下肢力量的紮實也決定了移動腳步的靈活,啟動、剎車、急轉急停等等,全部都源自於下肢力量。
其次,上肢力量。
細分則複雜了許多,手臂、前臂、手腕的力量,肩膀、後背、胸膛的力量,全部都隸屬於上肢力量。
以發球動作為例,身體需要調動後背、肩膀,手臂的一連串肌肉,最終制造出甩鞭的效果,完成發球。
其實很多頂尖職業球員,下肢力量相對薄弱,發球的時候基本完全依賴上肢力量完成,這也是可行的,特別女子職業球員,哪怕是排名前十名的頂尖高手也不例外,但如此做法的缺點就在於發球不穩定,容易失誤。
但側面也證明了上肢力量的重要性,進入比賽焦灼階段的時候,面臨體力極限,下肢力量已經蹬地蹬不起來的時候,球員們都只能依靠上肢力量硬生生地完成擊球動作,正手、反手等等都是如此。
歸根結底,網球是用手持球拍擊球的運動,上肢力量更是更加直接也更加突出一些。
與足球注重下肢力量、籃球注重對抗力量一樣,或多或少還是有些側重點。當然,競技體育發展到頂尖水準之後,考驗的都是一個綜合實力,僅僅依靠一招鮮就想開啟局面是非常困難的。
更何況,網球運動的特殊性也決定了,上肢力量的訓練需要非常非常詳細地進行細分,特別是對小肌肉群的訓練,這也註定了上肢力量的訓練沒有那麼容易。
手臂和肩膀,這只是一部分而已;小臂和手腕,這才是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