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反拍直線(第2/2頁)
章節報錯
小茲維列夫的速度已經提升到了極致,雙腳踩著風火輪,從球場中央位置一路前衝抵達右側底線的大三角。
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裡,身高大於190厘米被認為是不適合網球運動的,因為重心太高影響移動能力,網球是一項需要橫向、縱向持續大範圍移動的運動,這些大高個們顯然不是這塊材料。
但是,伴隨著訓練方法的改進和最佳化,190厘米以上的新生代球員都具備了強大的移動能力,重心能夠降低、腳步能夠靈活,橫向移動和縱向移動都沒有問題。
其中,198厘米的小茲維列夫和梅德韋傑夫就是代表,兩位球員的底線防守覆蓋能力都已經達到職業網壇的頂級水平,哪怕是和巔峰時期的休伊特、納達爾比較,他們的移動能力也絲毫不會落下風。
步伐大、步頻高,這使得覆蓋面積更大,和188厘米以下的球員相比,他們擁有不同的優勢和特點。
明明看起來小茲維列夫似乎已經追不到這一球了,高文的反拍直線要得非常刁鑽,又深又重又直,這就是奔著制勝分去的;然而小茲維列夫卻不可思議地迫近了,幾個大步就已經到位,最後時刻甚至還有時間觀察高文的站位。
難以置信!
然而,小茲維列夫此時卻沒有時間高興,因為他看到高文已經快速上步,轉眼就已經來到了網前。
和小茲維列夫一樣,193厘米的高文站在球網前也是一堵牆,手長腳長地覆蓋住所有擊球線路。
怎麼辦?
小茲維列夫已經沒有時間思考,下意識地就準備複製黏貼高文此前的那記挑高球,但他也知道自己需要把拋物線拉高一些,這樣才能夠躲過高文的高壓球覆蓋面。
哧!
一個大劈叉,小茲維列夫做出紅土球場的滑步動作,整個身體往前一探,用這樣的方式縮短自己的移動時間,繼而為揮拍、引拍爭取時間。
砍!
一個大砍刀式的切削動作,充分利用拍面的接觸時間賦予網球足夠的旋轉,但高文的反拍直線非常刁鑽也非常紮實,甚至比正拍更加具有攻擊性,網球在小茲維列夫球拍之上停留的時間遠遠不夠。
然後,小茲維列夫就可以看到高文的腳步停留在發球區附近,高大的身形如同摩天大廈一般封堵住了所有角度——
比起他自己來說,高文在網前似乎沒有那麼拘謹,整個肢體語言都更加放鬆自如。
刷刷刷!
電光火石之間,小茲維列夫明顯增加了更多摩擦,期待著能夠製造出充分的旋轉,越過高文的頭頂。
然而,手腕力量還沒有來得及跟上,網球就已經飛了出去,整個觸拍時間低於預期,沒有給小茲維列夫更多控制的空間,難怪有人說反拍直線是高文的看家本領。
嗖嗖嗖。
嗖嗖嗖!
網球劃出一道月亮弧線,飽滿的拋物線如同長劍出鞘一般竄入金色陽光之中,搭乘電梯快速上升著,以至於小茲維列夫做出一個金雞獨立的姿態,右腿抬起,將擊球動作延續下去,彷彿只要這樣做,網球就能夠攀升得再高一些,直接越過高文頭頂一般。
有點滑稽。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