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看小茲維列夫的比賽,煎熬、漫長、無聊——還不是像穆雷那樣需要長時間佈局,就只是單純被動防守。

不過,有一說一,以小茲維列夫的能力,普通對手的話,一般都很難堅持抗衡太久,哪怕關鍵時刻小茲維列夫自己手軟心虛,他也可以擊敗大部分對手,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球員都能夠堅持到小茲維列夫崩潰的。

那麼,如何讓小茲維列夫崩潰呢?

技術層面上,小茲維列夫的網前技術非常糟糕,一直到2021年也仍然需要好好打磨;但最重要的是,小茲維列夫的正手非常不穩定,越是關鍵時刻就越是不穩定——和高文有著些許相似之處。

不是說小茲維列夫反手強於正手,客觀來說,他還是正手更加具有攻擊性的。

但是緊要關頭屢屢掉鏈子,正手的問題在於,一是不敢發力不敢下手,那麼再強的正手威力也沒有辦法發揮出來。

二是手緊,容易錯過擊球點,回球出界是大機率事件,越是失誤就越是不敢發力、越是不敢發力又越是失誤,然後就形成惡性迴圈。

也就是說,穩定性不足,同時,力量和爆發的短板也就會被放大。

相反,反手因為是雙手握拍,左手給予右手足夠的力量支援,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於是揮拍動作、擊球線路等等都更加穩定,所以在關鍵時刻,反拍反而是更加抗擊打,能防能攻,經常性地拯救小茲維列夫的比賽。

當然,現在的小茲維列夫才十七歲,遠遠還沒有成熟起來,整個技術環節都縮水一些,穩定性更是差強人意,他還是需要更多比賽的打磨來實現成長與蛻變。

小茲維列夫,確實可以說是檢驗高文現階段實力的最好物件。

第一分,高文就能夠清晰感受到小茲維列夫紮實的底線擊球能力。

雖然小茲維列夫的擊球線路組合都沒有新意,輕鬆就能夠判斷出來;但高文的進攻嘗試也總是無功而返,小茲維列夫頂尖的防守能力看起來全然不像198厘米的大高個,整個移動非常靈敏也非常柔韌,就好像終極版的薩拉門託。

反拍直線,被救了回來。

正手小斜線,被救了回來。

底線死角,被救了回來。

而且,高文的進攻沒有能夠奏效,小茲維列夫也在伺機反攻,稍稍不注意就可能陷入困境,一拍就能夠形成反攻,高文也防守住了小茲維列夫的兩波攻擊,攻防優勢的轉換始終在流動著,回合球也就逐漸拉長起來。

轉眼,就已經三十拍。

如果沒有記錯,這應該是高文目前為止最長的一個回合——

兩名球員在開場第一分就雙雙進入無氧狀態,寸步不讓地展現出志在必得的意志,驚險的來回讓現場觀眾爆發出一陣又一陣的低呼聲。

即使是無氧狀態,高文的大腦也已經沒有停止轉動,他應該如何線路佈局才能夠形成制勝呢?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