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賓厄姆頓挑戰賽八強戰落幕,決出最終四強的時候,名單值得細細品味。

上半區,“亞歷山大茲維列夫vs韋恩奧登斯尼克(wayneodensnik)”。

下半區,“謝爾蓋斯塔霍夫斯基vs高文”。

其中,頭號種子和二號種子成功守住了自己的榮耀,雙雙殺入四強,距離會師決賽只有一步之遙。

從賽事開始第一天起就是絕對矚目焦點的兩位奪冠熱門,持續地將媒體熱度延續下來,那麼期待的對決是否能夠發生呢?

又或者是換一句話說,另外兩位四強球員是否能夠打破局面呢?

這兩位球員的情況又稍稍不同。

奧登斯尼克是八號種子,換而言之,他也同樣是高排名球員之一,今年二十九歲,轉入職業正好十年,曾經在2008年打入法國網球公開賽第三輪,創造個人大滿貫最佳戰績,並且在2009年來到職業生涯排名最高的第七十七名。

儘管近年因為傷病而導致狀態下滑,世界排名已經跌出前三百名開外,但是在挑戰賽級別的賽事裡,依舊非常具有競爭力,即使是小茲維列夫或者斯塔霍夫斯基也不能掉以輕心,勝負往往就在毫釐之間。

而高文?

沒有世界排名,沒有職業賽場經驗,ncaa的戰績在巡迴賽裡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基本等於是憑空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球員,然而現在卻成為賓厄姆頓的最大黑馬,而且還是新聞媒體炒作焦點的核心人物——

不瞭解情況的人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為什麼新聞媒體總是將高文和小茲維列夫擺放在一起討論?

高文是誰?賓厄姆頓挑戰賽賽事總監的私生子嗎?

但真正知情人就知道,純粹就是一個美麗的誤會,無心插柳柳成蔭,記者們也沒有預料到這樣的走向。

然而,現實就是:

的確,人們期待著小茲維列夫和斯塔霍夫斯基這兩位奪冠熱門能夠相遇,奉獻一場精彩絕倫的決賽交鋒,將賽事的熱情推向高潮,完美收官,這無疑是最佳結局,但另一方面,人們卻無法拒絕一個荒謬的想法。

如果高文晉級決賽,他和小茲維列夫打一場呢?

一位籍籍無名的陌生球員,一位被無視被忽略被鄙夷的年輕球員,一位被認為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無名球員,卻站在頭號種子的面前爭奪冠軍?這樣的故事也難免帶著一絲童話色彩,確實令人期待。

而且,在小茲維列夫之前,高文和斯塔霍夫斯基的對決也同樣令人期待。

不要忘記了,在最開始的時候,記者們為了製造爆點,不管不顧地強行製造聯絡,曾經也詢問過斯塔霍夫斯基的意見,結果被斯塔霍夫斯基用四兩撥千斤的模糊回答帶了過去,並沒有給出正面回應。

但是,兩位球員之間也還是形成了聯絡:

誰能夠知道,當時隨隨便便提起的一個名字,居然真的來到了斯塔霍夫斯基的面前呢?

“謝爾蓋,你還記得高的名字嗎?你是否預料到了這一天的到來?”

八強比賽結束之後,斯塔霍夫斯基就被詢問到了相關問題,可以看得出來,媒體記者們都異常亢奮,如同在路邊撿到黃金一般,對於高文的殺出血路表示又驚奇又開心。

斯塔霍夫斯基的回答還是顯得非常老道。

他表示自己觀看了高文的部分比賽,高文的表現非常出色,完全配得上四強的席位,自己接下來也會全力以赴,希望能夠奉獻一場精彩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