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吉隆的回球質量一般,就是簡單的過渡球,但高文被迫從正手切換到反手,快速移動過程中就已經意識到,吉隆的回球落點頗深,擊球點比較靠後,對高文來說很難起手進攻。

如果貿貿然攻擊,反而可能失誤。

那麼,高文是怎麼處理的呢?

一推,一揚。

高文也順勢推了一拍斜線,但這一次,故意增加了強烈上旋,拉了一個底線高球,不僅沒有持續提速進攻,反而是主動將節奏和速度拉垮下來。

赫。

球場看臺可以明顯聽到低低的驚呼聲,不少觀眾都無法理解高文的擊球選擇,滿腦子都是困惑的問號。

眼看著高文拉出一記高球,這就等於此前累積的優勢全部歸零,吉隆重新贏得喘息空間。

但是,真的如此嗎?

高文真的是故意浪費自己的進攻優勢嗎?

呼呼。

呼呼!

飽滿的拋物線,落點壓得非常深,就在底線之內半步遠的位置;而且,落地反彈十分高,幾乎有兩層樓那麼高。

整個回合的節奏已經完全被拉下來,幾乎就相當於重新發球一樣。

吉隆一直在底線附近調整腳步一直在等待網球落地,卻好像等待戈多一般,等到天荒地老也不見蹤影。

然後,處理起來就非常困難了,稍稍不注意,擊球點就可能有些偏差,離譜荒唐的失誤也要跟著出現了。

明明看起來是一個機會球,卻反而把吉隆推向困境,特別是在吉隆的體力也不夠的情況下,如此擊球就更加困難了。

調整,小碎步持續調整。

吉隆也意識到了危機,整個調整非常仔細,然後放棄了底線高壓的機會,而是稍稍後退,放任擊球點高於肩膀。

全場觀眾問好就更多了:看不懂。

高文的擊球莫名其妙,吉隆的準備更是不得其解。

卻見,吉隆在連續後退之中,單腳支撐身體,輕輕跳躍起來,用雙手反拍一記輕打,拉了一個下旋球。

嗖。

網球就慢慢悠悠地飛行了回去。

這是一記……下旋球?

“上旋球VS下旋球”?

吉隆拉出強烈下旋,而且落點很淺很淺,幾乎就在發球線附近,更重要的是,力量幾乎已經全部卸掉。

也就是說,落地反彈幾乎沒有什麼高度,無論是打彈擊,還是打上升點,幾乎都沒有留下揮拍空間——

因為彈擊的話,網球自身沒有力量,那麼無法借力打力,很有可能下網;擊打上升點,空間著實太小,揮拍動作的細膩和複雜程度堪稱噩夢級別。

難題,又拋給了高文。

兩位球員不約而同地放棄了全面發力,反而是用卸力的輕打,改變節奏、改變方式,讓對方陷入困境,在足足纏鬥十四拍的擊球裡,兩個人的優勢和劣勢都在持續轉換,攻擊和防守時時刻刻都在發生。

而且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高文的腳步距離底線大約兩米,如果上步不夠及時,恐怕被完全卸力的網球就要直接兩跳了,也不需要考慮如何擊球,直接就已經結束這一分了。

一拍,僅僅只是一拍,吉隆不僅巧妙化解了危機,而且扭轉了局勢,直接將高文推向懸崖邊。

著筆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