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也是如此。

毫無疑問,科基納吉斯就是高文至今為止遭遇最強大的對手,包括薩拉門託、吉隆、漢夫曼等等在內,所有人和科基納吉斯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世界排名前三百,到底意味著什麼;職業球員,到底是什麼水準,終於真實起來,好好給高文上了一課。

比賽開場,科基納吉斯就火力全開。

首先,速度夠快、力量夠大,尾勁夠足。

科基納吉斯是典型的硬地底線球員,擊球都以抽球為主,勢大力沉,瞬間爆發力的附著效果又沉又重,而且網球的飛行軌跡非常平,自然而然地,空中飛行速度就格外迅捷,衝勁兇猛。

堪比全美冠軍賽對陣韋伯的那場比賽。

也就是說,科基納吉斯並不害怕高文的回球,他往往都能夠用力量壓制住旋轉和變化,然後改變回球線路或者改變擊球方式受到的壓迫比較小,這也使得他的線路組合更多,或提速或變線都能夠壓制住高文。

而且,科基納吉斯不需要搏殺,因為他的能力就在那裡,所以擊球成功率比韋伯更加穩定,也更加有效。

高文,非常狼狽。

其次,節奏銜接夠快。

此前就說過,高文的擊球節奏是強項,拍與拍之間的銜接特別快速,往往能夠透過節奏的變化來制約對手,但科基納吉斯也毫不遜色。

很有可能高文的擊球才剛剛回去,科基納吉斯的下一拍就已經完成銜接,哪怕線路選擇沒有新意也沒有關係,因為銜接速度夠快,反應時間夠快,壓縮了高文的防守反應時間,防守質量到位率也會下降。

要速度有速度,要力量有力量,要節奏又節奏,僅僅依靠擊球質量就能夠形成壓制,如同疾風暴雨。

最後,保持穩定的持續時間更長。

像韋伯那樣,又或者是湯普森、多米揚那樣,保持全力擊球的持續時間,往往不長。

最簡單的道理就是,高強度對抗需要消耗大量體力和精力,任何一位球員都很難在全場比賽保持自己最高效率的擊球能力,即使是四巨頭也不行,所以網球比賽就是一種博弈,如何在恰當的時間裡用自己最出色的狀態贏得勝利。

年輕球員往往做不到收放自如,調整能力也不夠,所以就是一股腦地埋頭前衝。

在這點上,科基納吉斯和湯普森、多米揚、韋伯等等球員,其實沒有區別,但重點就在於,科基納吉斯的能力更出眾,續航能力明顯更強。

全美冠軍賽對陣韋伯的時候,第一盤後半段,韋伯的球質下降非常明顯,這讓高文贏得了喘息空間,然後慢慢地扭轉比賽局勢。

然而,科基納基斯一直持續到第二盤後半段也就是比賽尾聲,也沒有看到明顯的疲軟。

原因的話,一方面是高文帶給科基納吉斯的壓力不夠,消耗自然也就相對緩慢;另一方面則是科基納吉斯自身的能力足夠,保持速度和力量的能力更強。

於是,整個局面就對高文非常非常困難起來。

準確來說,從開場第一分就非常困難,而且強度始終保持在水準線之上,比賽的主動權始終都不在高文這一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