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場地就只有一個,哪怕賽事組織者限制了訓練時間,一般都是一個小時最多兩個小時,但依舊供不應求。

也正是因為如此,適應場地的訓練,就不是預約,而是申請。

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預約系統、賽事安排都是理所當然的。

賓厄姆頓挑戰賽只是一項小賽事,練習場的安排並不是一件難事,而且賽事已經運營了整整二十年,賽事總監早就已經不是菜鳥,但怎麼會犯時間衝突的低階失誤呢?

最大的可能性應該就是某位大牌球員——亦或者是大牌經紀人,向賽事施壓,鳩佔鵲巢地拿走了原本應該屬於漢夫曼的練習時間,反正漢夫曼是沒有經紀人也沒有靠山的大學球員,最多也就是抱怨抗議一下,卻無法做出實質性的反抗。

其實,不需要工作人員給漢夫曼答案,等待時間到了,自然就能夠知道佔用漢夫曼練習時間的球員是誰了。

窸窸窣窣。

窸窸窣窣。

辦公室門口的訊息很快就已經傳了開來——

亞歷山大茲維列夫(AlexanderZverev)。

那麼,茲維列夫到底是誰?

在深入介紹茲維列夫之前,需要先說一個小小的概念。

費德勒、納達爾、德約科維奇、穆雷,聯手稱霸網壇將近二十年,他們被媒體譽為“四巨頭”,後來穆雷因為傷病而掉隊,“四巨頭”也就剩下“三巨頭”,他們聯手壓制了整整一輩“80後”、“90後”的球員們,沒有人能夠突破他們的封鎖。

時間,是他們唯一的敵人。

一直到後來,伴隨著年齡和傷病的增加,他們的統治力稍稍鬆動,特別是僅次於大滿貫的大師賽開始逐漸失守,一群“95後”球員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湧現,搶班奪權,然後經歷時間考驗,慢慢形成了“三小巨頭”——

1996年出生的俄羅斯球員丹尼爾梅德韋傑夫(DaniilMedvedev),1998年出生的希臘球員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StefanosTsitsipas),還有1997年出生的德國球員亞歷山大茲維列夫。

其中,茲維列夫是最早出成績的。

出生於網球世家的茲維列夫,他和哥哥都是職業網球球員,為了區別兩兄弟,弟弟也被成為小茲維列夫。

今年年初,小茲維列夫贏得澳網青少年組冠軍,並且成為青少年世界第一;2016年,年終世界排名就已經殺入前三十名;2017年,他又成為首位贏得大師賽冠軍的90後球員,而且世界排名已經來到了第三。

一系列榮譽數字都能夠看得出來,小茲維列夫毫無疑問是“95後”球員的領軍人物,在自己十九歲的時候就已經連續擊敗過費德勒和德約科維奇,從天賦到實力都是毋庸置疑的頂尖存在。

即使回到現在,年僅十七歲的茲維列夫,從去年開始征戰職業賽場,進入正式轉入職業,早早就已經展現出頂尖能力。

也難怪,聽到茲維列夫的名字,人群就嗡嗡議論了起來。

著筆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