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訓練大師,歸根結底的本質還是一個訓練系統,至於成長潛力則應該是錦上添花的額外福利。

現在,最重要的時間來了,成長屬性首次達到100%,那麼第一次個人屬性加點,應該加哪一個呢?

身體屬性?技術屬性?精神屬性?

僅僅只是稍稍思考片刻,高文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身體屬性”後面的加號上,凝結注意力,輕輕點選一下。

叮。

又是一陣淺藍色的水波紋輕輕盪漾開來,然後就可以看到身體屬性的數值從“52”演變成為“53”。

與此同時,屬性後面的加號又全部消失隱藏起來,成長潛力數值也回到0.53%。

一切變化都證實了高文的猜想——

成長潛力,確實是用來升級的,100%的成長潛力就代表著一個屬性點,以資料化的方式提升實力。

那麼,為什麼選擇身體屬性呢?

大部分競技體育都是如此、越是年輕、越是業餘、越是早期的階段,身體天賦的優勢就會越明顯,伴隨著時間的推進和年齡的沉澱,技術、戰術、經驗的優勢才能慢慢發揮出威力。

網球,也不例外。

在NCAA、青少年以及低階別的希望賽裡,力量和速度方面的優勢非常突出,再加上心理層面的不成熟,崩盤式的大比分勝負隨處可見;反過來,如果身體天賦方面缺少足夠優勢,那麼即使能夠贏球也往往需要大費周章。

棕熊隊隊內,湯普森屬於前者,吉隆屬於後者。

嚴格來說,麥克唐納德和高文也更加傾向後者。

對高文來說,現階段最欠缺的短板就是力量和爆發,如果想要提升發球和正手的威力,那麼力量就是一切的基礎。

但系統不能直接為力量加點,於是高文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身體素質。

水波紋的光亮緩緩散去,高文再次細細打量自己身體素質的各個分項。

這一次,就可以明顯看到柱狀圖或多或少都出現了些許增長,最明顯的還是耐力,肉眼可見地看到柱狀圖延長了一些,高文非常確定不是自己眼花;但力量的柱狀圖則依舊難以分辨。

“這到底是漲了還是沒漲?”

高文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認真想想也不意外。

本來,在自己的身體天賦體系裡,力量和爆發就是最薄弱的環節,即使身體素質整體得到了提升,但根據系統分配,這兩個分項的漲幅肯定也是最小的,畢竟潛力和天花板的限制都擺在那兒。

看來,想要提升單項屬性,還是需要專項訓練才行——不要忘記了,訓練效果雙倍絕對是一大利器。

高文瞥了一眼訓練手冊裡的力量訓練小冊子。

既然力量訓練勢在必行,而且需要漫長歲月的緩緩累積,那麼早一天開始也就是……多一天“雙倍效果”,他應該儘快開始擼鐵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