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碰撞牆面的聲響,踩著奇妙的韻律在球場迴盪著。

很快,高文就發現系統提供的訓練手冊,確實有著不同之處,更加精細、更加詳盡、也更加具有針對性。

比如說內角發球,瞄準發球區內側的死角,就在這一個落點上,系統還提出了更多更細的訓練要求,不僅僅是平擊球和旋轉球兩種而已。

平擊球,顧名思義就是大力擊打,網球缺少旋轉,直來直去,以球速和力量全面灌注,頂尖發球高手的平擊球平均球速都在時速兩百公里以上,平時訓練也就是全面發力、練習落點。

系統卻提出了不同的刷球方式,也就是球拍拍面刷過網球的時間,時間越短,網球落地之後的彈跳就越低;時間越長,網球落地之後的彈跳就越高。

也就是說,儘管平擊球缺少旋轉的變化,只是以速度取勝,但系統還是要求平擊球也能夠出現變化,打亂對手的接球節奏。

想象一下,對手看到是平擊發球,想當然地在腰部和胸部之間的舒適區域接發球,結果網球彈跳高度卻在舒適區域之外,他們必須重新做出調整,如果調整不及時或者不到位的話,要麼就直接接丟、要麼就是回一個菜球。

旋轉球,充分利用球拍與網球的摩擦來製造變化,速度和力量相對應地減弱,平均發球時速可能降低到一百八十公里乃至更低,但是上旋球、下旋球、側旋球的變化,卻能夠為對手的判斷增加難度。

系統也提出了嚴苛的訓練要求,上旋、下旋、外旋、內旋,還有最特別的兩種方式,加力的急躥和減力的凝滯——

前者也就是尾勁,落地之後的彈跳速度比想象中更快;後者則是誘敵深入,落地彈跳之後就已經沒有什麼力量,幾乎無法往前走。兩種發球的變化,本質都在於改變節奏,打亂對手的預判,迫使對方手忙腳亂。

也就是說,僅僅一個落點,系統就提出了十二種搭配組合,然後每一種方式都要求發出十個正確的發球。

如果發球效果沒有達到預期,那麼就必須再重新發一個,一直到符合預期效果為止。

砰!

砰!

一個,接著一個,再接著一個。

轉眼就已經練習了一百五十多個發球,整個超市購物推車裡面的網球直接全部清空,芥末黃的網球散落在網球場的角角落落,太陽正在緩緩地爬上頭頂,汗水已經將衣服溼透,沐浴在金色陽光裡,頭髮之上蒸汽騰騰,就好像正在苦練神功一般。

儘管,這只是一個落點的發球練習而已,想要完成發球環節的所有練習,恐怕還是需要長年累月的沉澱,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高文依舊能夠感受到胸腔裡漫溢的幸福和快樂,笑容就在急速喘息的嘴角綻放開來。

因為重新回到球場,感受著大汗淋漓的暢快;也因為付出就能夠得到回報——系統應該正在計算成長潛力值,結果絕對令人期待。

按照遊戲經驗來看,前期升級都比較容易,打一隻兩隻哥布林小怪就可以累積經驗100%了,那麼他剛剛練習了一百五十多個發球,即使無法直接升級,經驗累積應該也非同小可了吧……才怪。

“成長潛力:37.05%”

什麼?

一百五十個發球,成長潛力才增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