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那群該死得豊朝人,“傳令下去,讓咱們的兒郎們準備好,明日隨我去平州城,給小王子報仇!”

“是。”

阿列達為什麼能夠在軍營裡那麼囂張呢?

原因很簡單,他是蠻族部落首領的小兒子。

而阿賚則是他的哥哥。

蠻族本來生活在豊朝的北部,過著逐草而居的生活。

但是由於北部草原的氣候變得愈發惡劣,蠻族不得不向南遷移,本來他們向南遷移是影響不到豊朝的——但是蠻人的生活方式實在是與豊朝人不同,他們的羊和馬,破壞了邊地百姓辛苦種出來的糧食,而他們時不時的捺缽習慣,更是讓山裡的獵戶苦不堪言。

蠻人們活得愈發自在,邊地的人們就更加痛苦,百姓心生不滿,加劇了豊蠻衝突,時常會發生一些鬥毆,驚擾到了當地的郡守,當地的郡守便驅逐了蠻族人。

郡守們想得很是簡單——既然是他們導致了民心不滿,那麼把這些蠻人趕出去,不就一勞永逸了嗎?

可事實永遠不可能像他們想得那麼簡單——蠻人被趕出了邊地,邊地的人們恢復了以前的生活,

但是離開了邊地,蠻人們根本就無處可去,他們生長的草原驅逐了他們,投奔的新城也瞧不上他們,無數的蠻人凍死在了那個寒冷的冬天。

於是,蠻人的首領們決定,他們要推選一個王出來,一個能夠帶領他們向豊朝人復仇的王出來……

阿列達的爺爺,就是蠻族的第一任王,他帶領著蠻人躲進了豊朝邊地的深山裡生活,養羊、餵馬,休養生息了十餘年,終於在一個春天出來,攻打了豊朝的邊地城市。

重新出來的蠻人不再是以前的蠻人了,他們痛恨那些驅逐了他們的豊朝人,便見人就殺。

郡守們沒有防備,於是一個又一個的城池被蠻族屠戮殆盡。

邊地的慘狀被告知到了國君的耳裡——那時候的國君也是一個硬氣的人。

他一面惱怒於郡守們的見識淺薄,一面把邊地的城池分派給了各個善戰的將軍,

將軍們帶著自己的親衛出兵邊地,沒出一年就把那些只知道使用蠻力的異族驅逐乾淨了,蠻人又恢復了原來無家可歸的原狀,也加深了對豊朝人的仇恨——豊蠻之間的戰爭就這樣開始了。

在上一代國君在位期間,蠻人在對戰豊朝人的時候,一直都處在劣勢,沒佔到什麼好處,

直到這一代國君昏庸不作為,蠻人那邊又出了阿列達的父親——那個梟雄一樣的人物,豊朝人便開始了節節敗退。

直到楊宿的出現,豊朝人才又扳回了一城。

蠻族佔了邊地外部的三座城池,而平州就是外部城池之中最後一座,一旦蠻族人佔據了平州城,那麼無異於把他們剩下的城市直接暴露在蠻人的眼皮子底下——這就是為什麼楊宿那麼著急的原因。

由於平州城的重要性,能夠駐守平州的將軍,別的可以不要,但一定會是對朝廷忠心耿耿且為人小心謹慎的。

但楊宿卻忽略了另一層問題——那就是將軍的私心。

駐守臨州的將軍,同傳琅本就是同一門下的,一聽到是臨州來人,他自然會放鬆警惕——更不要說平州城的將士已經飢寒交迫了好些時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