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最後的底線(第1/4頁)
章節報錯
浩繁無垠的群星之上。
紀長安獨自漫步,行走在混沌海中。
在他的記憶中,“他們”早已知曉混沌海的存在,但這卻是“他們”的首次造訪。
無窮宇宙如泡沫般生滅於混沌汪洋之中,每一秒都在誕生新的宇宙,每一秒也都有殘破的宇宙走向寂滅。
只有原初才有資格勉強行走於混沌海,探索無盡宇宙,從中獲得蛻變的資糧,以求有朝一日超越天道。
在這當中,有人崇尚平等交易,因果不加身;有人喜好四方掠奪,哪管他因果不因果,看上了眼,打得過,那就是天材地寶有德者居之;有人講究緣法二字,緣法到了,無論是求還是予,皆是順應天理……
如此種種。
便構成了混沌海的百態面貌。
而這座混沌海的主旋律,終究還是“順應天理”,以掠奪為主。
弱肉強食,天經地義,現實而殘酷。
族群與族群,國家與國家,星球與星球,星系與星系,宇宙與宇宙……
似乎唯有侵略才是永恆的話題。
對於以掠奪為主的原初者而言,真正的困難在於如何打破一座宇宙的界壁,只有打破界壁方能進入其內,搜刮一切。
在祂們眼中,珍惜的資料不僅僅是天材地寶,還有無盡生靈。
先前那位被他一巴掌拍死的原初,就是其中一員。
在紀長安的記憶中,【天命】羅蘭·諾戈爾曼所在意的問題其實都一直存在,也永遠不會消失。
所以他們從來都不曾插手,只是在關鍵的問題發表態度。
而羅蘭清楚地明白這一點。
所以他從未想著徹底推翻這個問題,他只是想讓這個世道變得稍微好些。
而其中的關鍵,或者說源頭,便在於站在大宇宙星空最頂端的他們四者。
他們欣賞甚至敬佩羅蘭的選擇。
也正是因此,在面對選擇散道的羅蘭,他們沒有拒絕他的請求。
而面對羅蘭的問題,他們也都交出了屬於自己的答案。
亦是未來道途之所在!
在一處以星辰勾勒描繪的河帶上,紀長安緩緩停步,靜默無聲。
康斯坦丁選擇絕地天通,讓神靈不與萬靈同居,做的最是直接而乾脆。
商熙燭選擇以己心代天心,犧牲眾神的自由,換取萬靈眾生的自由,他身先士卒,珠玉在前,麾下臣子又怎敢不相伴相隨。
而西爾維亞,選擇的卻是最為困難,近乎看不到結果的平等之路。
至於自己……
紀長安低頭看去,看到了眾生百態,看到了萬靈永珍。
他們一直都是這座人間,最後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