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色的簾幕被拉向兩邊。

一位少女提著小提琴站在舞臺中央。

她白裙如雪,黑髮如瀑,輕顰淺笑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那雙如秋水的明媚眼眸彷彿穿越了舞臺與觀眾席的隔閡,落在了紀長安身上。

眉眼間全是笑意。

哪怕是場下一門心思揣摩著紀長安喜好的眾人們,也無不在這一刻將視線與注意力匯聚在舞臺上的少女身上,為她的出場而驚豔。

為少女而來的老人們正襟危坐,面帶鼓勵的微笑。

他們望著舞臺上的白裙少女,目光微微失神,似乎看見了自己那逝去多年,早已泛黃的校園時光。

和那些求不得的女孩。

那些年他們曾嚮往過的女孩如今早已不知去向何處。

只是看著舞臺上這位出眾的少女,便讓他們不由自主地沉浸入回憶當中。

身穿白裙的少女緩緩闔上眼眸,拉響了第一縷旋律。

紀長安清楚地聽到身邊傳來的剋制住的驚呼聲。

“怎麼會是這首,是臨時更換了曲目嗎?”

“這竟然是一場獨奏?”

“這首曲目是……”

“愛的憂傷,弗里茲·克萊斯勒的愛的憂傷。”

紀長安喃喃地輕聲念出了曲目的名字,目光緊緊盯住了臺上的少女。

他身邊的老人微怔,不禁側目看了他一眼。

當潮水般噴薄而出的旋律迴盪在整座音樂廳內時,所有人不由自主地屏氣凝神,生怕錯過任何一個樂符。

清麗歡快的主旋律中飄蕩著淡淡的、抹不去的哀愁,跨小節的切分音彷彿聲聲悲泣。

當進入第二段,旋律彷彿有瞬間的豔麗明亮,可整體卻依舊飄揚著黯淡與悽美的色彩。

曲調中的憂傷本宛如蜿蜒曲折的溪水,並不濃郁,淡而不散,繚繞在觀眾席上的眾人心頭,恍如青澀甜蜜,卻又滿含哀思的初戀。

哪怕從不欣賞古典音樂的人,依然能感受到琴聲中蘊含的悽婉與哀愁。

而等到曲終時,那原本涓涓流水的哀愁卻突如洪流般沖垮了在場眾人心靈深處堅實的大壩……

那份潮水般澎湃洶湧的飽滿情感如若實質地嫋嫋在這座音樂廳中,感染著在場每一個人。

場下的紀長安呆呆地望著臺上的少女。

他怎能不知曉這首曲目的名字,這是他與少女間小拇指拉鉤約定不忘的誓言。

而他終究還是在漫長的光陰中將其遺忘了……

可少女卻自始至終不曾忘記。

當樂章告一段落。

幽婉動人的旋律餘音嫋嫋散盡在會場內後,場下沒有掌聲,亦沒有喝倒彩之聲。

有的只是靜默。

無聲而肅穆的靜默。

亦有一種難言的壯闊隱藏在這沉默的背後。

當第一道鼓掌聲響起在死寂的音樂廳內,雷鳴般震動穹頂的掌聲霎時爆發,從四方八方而來。

所有觀眾都不吝讚美之詞地同時起身,將心中最純粹的驚歎與欣賞化作經久不衰的掌聲。

哪怕是紀長安身邊的老人們也在這一刻起身,將掌聲送給臺上耀眼如星辰般的少女,面色感慨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