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審批的這幾個月裡面,超星系和濱江市市政府都沒有閒著,120平方米的工業土地面積早早就已經規劃好了,包括施工單位以及一系列建設材料等等,全部都已經到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所以新聞釋出會之後的當天下午,濱江市市政府便和超星系科技簽署了土地出讓協議。

協議簽好之後的第二天上午,這邊就舉行了開工儀式。

隨著噼裡啪啦的鞭炮聲,超星系科技新能源汽車專案生產基地,正式開工。

在陳楓的指導要求下,三支建築公司同時協調施工,務必保證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新能源生產基地的建設。

而與此同時,超新星科技固態電池生產基地第三期工程,也已經到了中後期地步。

按照目前的進度,有望在明年三月份投產。

一旦第三期工程完成,意義將完全不一樣。

因為第三期工程的年產能達到了20Gwh。

1Gwh就是10億瓦時,100萬度電,20Gwh相當於2000萬度電。

還是按照一輛48V12AH的固態電池電動車來就計算,每輛大概需要4度電,20Gwh的固態電池生產基地,可以滿足500萬輛電瓶車的使用量。

如果按照前世特斯拉毛豆3長續航後驅版車型75度電來計算,20Gwh可以滿足大約26萬輛車的裝車量。

而對於陳楓來說,一旦第三期工程建設完成投產,他就再也不用擔心別人去懷疑他的資金來源了。

20Gwh的產能,年產值將超過150億,再加上第一期和第二期工程的7Gwh,那就是超過200億,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

隨著超星系科技宣佈殺入新能源造車領域,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頓時風風雨雨。

固態電池的強大,現在已經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了。

這幾個月以來,市場上已經相繼出現了使用固態電池的電動車、腳踏車、平衡車、儲能電源等十幾種產品,事實勝於雄辯。

之前那些懷疑固態電池是假的人,現在都被固態電池強大的效能給折服了。

長續航版的電動車,充一次電跑500公里,這個誰受得了?還要什麼摩托車啊。

正因為如此,這幾個月大貓M1電動車,訂單銷量呈井噴式的增長。

光長續航無憂版,三個月訂單量就達到了恐怖的17萬輛,中級運動版25萬輛,而入門級精英版更是突破了30萬輛。

全部加起來,總數達到了驚人72萬輛。

要知道大貓M1可不像別的那些電動車生產企業,根本沒有線下門店,這70多萬輛電動車,全部來自於線上訂單。

不過面對這天量的訂單,大貓電動車的產能卻嚴重不足,到目前為止一共才交付了3萬多輛,其他接近70萬輛電動車,全部都在排單當中。

作為大貓電動車的執行總監,羅同燦自然是痛並快樂著。

當然了,有人快樂就有人難過。

面對超星系科技這個攪局者的殺入,國內電車企業就不說了,2015年這個時候沒有一個能打的,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

主要是馬斯克心急如焚。

本來他還在等著松下那邊能拿出更好的解決方案呢,結果解決方案沒有等來,卻等來了超星系科技入局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訊息。

而這也是馬斯克最害怕的事情。

本來如果松下解決不了固態電池的問題,他還可以和超星系科技合作,採購他們的固態電池,強強聯合。

現在人家自己造新能源汽車了,自然也不會再跟特斯拉合作。

沒有固態電池的特斯拉,拿什麼去競爭?

很快,國外媒體又開始唱起了固態電池不安全的論調。

而與此同時,國內一些收了錢的無良媒體,開始在網上呼籲超星系科技公開固態電池技術,並表示不應該閉關鎖國,要像特斯拉一樣技術共享,共同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吧啦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