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是暴力機器,如果有人膽敢襲擾大軍,干涉大軍的平叛,大明軍隊肯定不會饒恕他們。

權力和義務,從來都是對等的,沒有隻享受權力,而不履行義務的說法。

大明軍隊帶來了安定的同時,對百姓的要求並不多,如果這麼簡單都做不到,那和叛軍無二。

軍隊條例上,從來沒有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條例。

朱祁鈺用厚賞增加軍隊犯罪的成本,但是並沒有沒收大軍安定四方的武器,對於什麼行為是等同叛軍,大明軍隊也有著嚴格的規定。

其中的界限就是襲擾。

襲擾就是襲擊擾亂。

楊俊要跟熟苗說清楚,哪些是絕對不要做的事兒,比如投砸石塊、張弓瞄準等等這些都會立刻引起反擊。

大軍是強勢方,手中握有火銃,是訓練有素的暴力工具。

楊俊先劃出了線,這條線很低很低,大低到熟苗們議論紛紛,一個熟苗試探的問道:“軍爺,就是說,我們不擾軍隊,大軍就不會侵擾我們了嗎?”

楊俊點頭。

“燒殺搶掠都不會?”

楊俊再次點頭想了想,解釋說道:“苗民苦寒,頗為窮困,一家資財,還沒有一把火銃貴,為何要搶?”

“敬請安心。”

楊俊這番話頗為瞧不起苗民,但是就是這番話,卻讓熟苗鬆了口氣。

原來是看不上啊!

楊俊無奈,宣諭政令他們不聽,大軍說他們不會燒殺搶掠,他們不信。

但是說他們窮,搶他們浪費鉛子火藥,他們反而覺得合理了。

楊俊釐清了雙方權力責任之後,笑著說道:“我們將會在附近的地區,陛下手中持有湖廣等地的天氣,會在貴州等地,更換一批田畝作為官田,進行耕種,若是手中有地契田畝,可以前來更換,或者販售。”

“這些田畝都是官田,關於農莊法諸多事宜,還是請掌令官宣諭政策。”

對於農莊法,貴州百姓瞭解不多,十萬大山資訊閉塞,又不住官道附近,比湖廣那些偏僻地區都不如,他們甚至連大明發生了土木堡之變都不太清楚。

但好在農莊法並非新鮮之物,在百姓看來,不過是更加複雜一些的軍衛法而已。

這讓楊俊鬆了口氣,大明當年四處設立衛所,即便是在永順宣慰司、播州宣慰司,也有軍衛所。

對於百姓而言,他們還是以甲裡生活,只不過多了掌令官管理,多了人教他們讀書識字。

雖然他們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同,但是有書讀,有軍衛儒學堂設立,對於百姓而言,乃是好事。

楊俊全程都在,認真的解答了一下百姓的意見之後,繼續說道:“明日之後,諸多掌令官會跟隨你們前往苗寨,宣諭陛下諭旨,我這裡要警告你們,這些掌令官都是天子門生。”

“每一個都是陛下親自教授之後,才到了大軍做了掌令官,現在他們到各苗寨宣諭,還請諸多土蠻,力保他們的安全。”

這番話有很強的威脅的性,就是告訴熟苗,掌令官在軍隊的地位極其特殊。

若是宣諭之中,因為意外死去,那是天命,若是人禍,那就不能怪大軍無情了。

“幾日後我們將開始對龍巖山海龍屯進行進剿,若是有想看看大軍實力的,也可以等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