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衙叛軍如同跳樑小醜一般節節敗退,兩淮地區正在以一種飛快的速度被平定,但是這種平定,讓軍中有了驕勝之風。

這是需要警惕的。

朱祁鈺不擅長軍務,但是知道輕敵之禍。

所以他到了徐州府第一件事,就是讓于謙整飭運河,若是事情有變,大軍也有退路。

近前些,有朱祁鎮輕敵率軍親征,反而傾覆,遠的還有朱允炆下令讓徐輝祖撤軍。

當時徐輝祖在兩淮大勝特勝的時候,朱允炆下令撤軍,除了黃子澄、黃觀、方孝孺等人不斷的鼓譟,其實未嘗不是有了輕敵之心?

四叔不過如此!還是小心徐輝祖擁兵自重!

再遠一些,還有當初驢車戰神趙光義,打完了後漢,直奔燕雲十六州,覺得憑藉著滅國之威勢,便可一戰而下,收復燕雲。

這種驕勝之風,軍隊可以有,皇帝絕對不可以有。

軍隊有驕勝之風,皇帝頭腦清楚,可以下令嚴申,但是皇帝腦袋都昏了,讓軍將怎麼辦?

至於軍中有陛下何故親征的風力,朱祁鈺並未放在心上。

甚至朱祁鈺反而認為很有必要性。

李景隆舊事不提,魏國公徐顯宗這是等到了大軍,這要是沒等到,王驥逼降了徐顯宗等人,徐州之戰,哪裡是如此輕鬆結束?

這次可是三王架著太子府,在南京留都生事,若是不全力以赴,真的被叛軍做大,朱祁鈺悔之晚矣。

不到半月之餘,大明軍隊如同秋風掃落葉一樣,在兩淮地區高歌猛進,終於將前鋒從黃河沿岸推進到了長江沿岸。

石亨由宿州至鳳陽(今蚌埠)直取廬州府,三日攻下廬州府。

石彪從淮寧南下,直撲淮安府,淮安守將高作等人出城投降。

海州在陶瑾的進攻下,在淮安府投降之後,跟著投降。

但是石彪帶著大軍前往揚州的時候,卻是吃了大敗。

揚州守將乃是王驥參將冉保,乃是王驥手下第一將領,揚州附近多湖泊,冉保出城埋伏在湖中,與揚州守軍裡應外合,打退了石彪。

石彪也是負傷,退回淮安府。

但是王驥的大戰略是退守長江,揚州的勝利,並沒有改變兩淮戰局,石彪整軍備戰,再往揚州,一戰而下。

自此長江以北,盡數被平定。

戰局發展到了這個地步,會昌伯、靖遠伯主導的這次叛亂,已經有了大勢已去的地步。

但是長江的確是不太好渡江,秋季水漲,長江滔滔,朱祁鈺下令修整,擇機渡江。

朱祁鈺在等什麼?

朱祁鈺在等寧陽侯陳懋的水師趕至鎮江,防止敵人從海上逃竄;

朱祁鈺在等寧陽侯陳懋從福建想浙江、江西、南直隸諸府進攻;

朱祁鈺在等糧草、軍備、民夫、船舶等物從河南、山東等地,調運至和州、滁州、揚州一帶。

南北夾擊,不給王驥江東鐵壁、殲敵一億、泛舟海外的機會。

而此時的李賢正在努力的維持著南京城的穩定。

戰敗的訊息如同雪花片一樣傳入了南京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