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2/4頁)
章節報錯
如果這個散架一樣的僭朝倒了。
南方六省,那必然是徹底陷入混亂之中,哪怕陛下再戡亂有方、再英明神武,也要數年才能徹底平息。
這是陛下想看到的局面嗎?
顯然不是。
大皇帝到底要什麼?這是這些日子,李賢的考慮。
陛下要的是南方安定,要的是國泰民安,要的是江山社稷!
不是要一片糜爛,處處都是災荒饑民,遍地都是枯骨。
李賢作為人臣,必須要在這種時候,維持住這個僭朝,然後等陛下的京營緩過勁兒來,京師諸事梳理停當之後,陛下親征平叛。
李賢發現陛下是對的,陛下曾經論戎政,說過:
「戰爭的目的是摧毀敵人的抵抗能力、迫使敵人臣服於自己的意志;美妙而仁慈的想法不切實際、戰爭不可避免的存在;敵人的作戰意志不可估量,以至於敵人實力無法估量等等戰爭本身的性質,就決定了:戰爭是一種極其極端、傾盡全力的暴力的行為。」
「戰爭,讓雙方最大限度的使用彼此的力量。」
現在僭朝完全就是一棟破房子,但是也需要有人踹一腳,才能轟然倒塌,但是這一腳,必須陛下來踹。
大明是有慘痛教訓的。
當初李景隆兩次兵逼北平城,讓朱棣不得不回北平,圍點打援,攻敵必救,李景隆圍點了,但是並未打援。
李景隆到底是不是燕府的奸細?這個誰都不知道。
胡濙大概知道,但是胡濙不會說,這涉及到了太宗文皇帝的英明神武。
平定藩王叛亂,在大明朝,只有親征,才是解決的唯一途徑。
但是皇嗣幼衝,誰來監國?
京師之事還待理順,李賢作為臣子,他就必須想辦法,讓這個他從心底厭惡的、稀爛的僭朝維持下去,一旦失綱,他李賢罪責難逃。
做一個有良心的大明臣子,要比喪良心得過且過,難上百倍千倍。
被刀架著脖子上了造反的車、還得竭盡所能的維持這個僭朝。
李賢看著終於安靜下來的諸王、外戚、勳臣、縉紳的代言人們,忽然想到了個問題,他眉頭緊皺的說道:“你們在造反之前,是不是沒有考慮過,治國有多難?”
“也沒考慮過,如果治不了,會是何等的人間慘劇?”
李賢的問話,並無人應答,但顯然這就是答案,他們四處聯袂造反,壓根沒想過如何治天下。
李賢深吸了口氣,面色痛苦,良久之後,他才睜開了眼說道:“家務事鬧成國事,開心了嗎?”
“今日之南衙,殆哉岌岌乎!”
“朝廷昏亂於上,黎蠻束脅於外,國民怨謗於下!”
“如半空之木,覆被之霜雪!如久病之夫,益中以沴癘!”
“舉國相視,鹹儳然(不莊重)若不可終日。”
“志弱者,袖手待盡,識簡者,鋌而走險;”
“自餘忠義之士,亦彷徨歧路,莫審所適。”
“問當由何道而可以必免於亡,遍國中幾罔知所以為對也。”
李賢開始從現象出發討論南朝如何避免滅亡,導致失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