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深吸了口氣,如果江淵清查糧倉是死的話,那朱祁鈺接下來要問的事兒,就是真的會死的事兒了。

他剛坐直了身子,打算開口,嶽謙站了出來,俯首說道:“陛下,臣請旨前往南京留都。”

朝廷必須要派人去南京,探查一下究竟多少人造反,又是什麼樣的局面,他們有多少兵馬,分別駐紮在哪裡,在叛亂諸省,有沒有還有可以團結的人或者勢力。

不是所有人,都想要跟著會昌伯一起造反,但是這個是上刀山、下火海、深入敵營的事情。

真的會死,而且極其危險。

季鐸俯首說道:“陛下,臣請旨前往南京留都,傳聖諭至南京。”

作為指揮使的袁彬也在奉天殿內,跟盧忠站在一起,袁彬出列俯首說道:“臣請護衛,前往南京留都。”

當初在瓦剌大營裡,要弒君的三位,站在朝堂之上。

當六部之事已定,那出使之人,也要確定下來。

三人也不含糊,直接站出來了,出生入死這事兒,他們太熟悉了!

朱祁鈺看著站在朝堂中央的三人,連連點頭,所有朝臣為之側目。

大皇帝偏心軍卒,這件事舉世皆知,功賞牌軍卒管飽,群臣拿一個都是難上加難;大皇帝整日裡恩賞軍卒,給官員就是足俸,過年給點年禮都是天恩了。

但是你能怪大皇帝偏心嗎?

怪不得。

這等出生入死的事兒,這三位已經冒死前往瓦剌敵營一次,何其危險?而且還不能墮了漢使的威名,那便是步步小心、步步皆是殺機。

現在去造反的南京留都,探明情況,眉頭都不帶眨一下,皇帝還沒說呢,他們就主動站了出來。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感慨的說道:“都是我大明的好兒郎啊。”

軍隊裡肯定會有害蟲,否則朱祁鈺就不會賜下飛魚服,把錦衣衛建在營隊上了。

他振聲說道:“朕賜永樂劍,給十名緹騎,跟隨爾等三人,一同前往南京留都!”

“無論此行如何,回京之後,朕定不吝嗇封賞,爾等家人,朕必寬待之。”

嶽謙、季鐸、袁彬三人俯首說道:“謝陛下隆恩。”

朱祁鈺用了點頭說道:“興安,賜永樂劍!”

嶽謙、季鐸、袁彬奉劍俯朗聲說道:“為陛下盡忠!”

忠誠!

大明的皇帝從來不虧待軍卒,必要的節制,比如鎮守太監,比如文官督軍,哪也是國家之制,也是祖制。

但是皇帝從來未曾讓任何為大明盡忠之人,有過後顧之憂。

整個朝廷都知道,陛下是個臭棋簍子,又菜又愛玩,還整日裡和于謙、石亨等高手過招,打不過就讓興安搞天災,掀棋盤。

但是陛下從來不干涉具體的前軍指揮部的指揮。

除了稽戾王在德勝門前升起了龍旗大纛,大明皇帝不得不捨了命上陣奪旗那一次。

那是不得不為。

稽戾王的龍旗大纛,是大明的臉,朱叫門可以不要,朱祁鈺不能不要。

三人奉劍歸班。

興安高聲說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奉天殿的這次朝議,終於結束,諸多安排一貫而下,于謙則是走在群臣最後,心思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