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3/3頁)
章節報錯
他詳細勘察過了這些書證,有看著那枚銀錠,嘆了口氣,鐵證如山。
筆跡勘察自前宋時後,就已經頗為成熟了,這些人證、物證、書證堆疊了一大堆。
李賓言嘆了口氣說道:“咱們這位衍聖公孔彥縉,永樂年初,去南京國子監就讀,年幼肄業國學,永樂八年,承襲衍聖公,乳臭之人鮮衣怒馬,無人不忿恨。”
“在兗州府、在曲阜,已經是天怒人怨了。”
肄業就是沒畢業,堂堂孔尼後人,大明的衍聖公,連蒙學都沒讀完,說出去,簡直是貽笑大方。
“酷嗜酒,還喜歡音樂,養無數歌伎,尤擅兼併。”李賓言再次開口說道。
從八歲開始喝酒,一直喝到了五十多歲,依舊喝的糊里糊塗。
裴綸看了許久文書,愣愣的問道:“那既然是孔彥縉做的此事,那為何要把孔彥縉不律案,和舉人罷考案分開呢?”
既然一切錯都是孔彥縉犯下的,那直接把孔彥縉抓了之後,送京師,陛下要殺要剮要囚,交給陛下決定,再立一個衍聖公,不就是皆大歡喜了嗎?
但是李賓言居然將兩案分開處置,這不是徒增麻煩嗎?
李賓言當然不是感冒糊塗了,他探著身子十分確信的說道:“因為這本來就是兩個案子。”
“孔誶為曲阜知縣,曲阜的舉人的確是孔彥縉和孔誶組織罷考,但是其餘各地就不完全是了。”
“換句話,有人在藉機生事,孔彥縉本來只是打算讓曲阜一縣鬧一鬧,看能不能爭取減賦,甚至免除,這一下子,就跟捅了馬蜂窩一樣。”
裴綸連連搖頭,罷考這種事,乃是千年奇聞,膽敢如此做,就要承認後果。
陛下推動的縉紳一體納糧,民間是有一些不滿情緒的,有些人推波助瀾,並不意外。
唐興敲了敲桌子說道:“按照陛下的習慣,這件事必然是要一查到底,所有組織牽頭的人,必然是押解入京,此事還需要詳細嚴查。”
裴綸放下了手中的各種書證,點頭說道:“眼下已經查到了三人,詳細盤查之後,但又聯袂,全部鞫捕才是。”
“我去聯絡山東都司都指揮使魏琮,防止事情有變,你有多少人?”
唐興點頭說道:“我有五十緹騎,任城衛守禦所千總唐展能調三百人,山東都指揮要著急三千衛軍待命,防止生亂。”
李賓言吸了吸鼻子說道:“足夠用了。”
“此事,不可快,否則有冤屈,更不可慢,否則就有宵小認為有可乘之機,趁機生事。”
“三日內,務必將其一網打盡!”
李賓言掛了吏部右侍郎印綬,巡撫山東,乃有一省行政、軍事、監察、司法等各項權力與一身。
永樂十九年太宗文皇帝派出蹇義等二十六人,以巡行天下,安撫軍民為任巡撫天下。
在洪熙元年,正式確定了巡撫的職能,宣德五年,正式確定掛京官印綬巡撫地方,權柄極大。
李賓言繼續說道:“到了山東,李某才知道山東最多的就是響馬!最出名的就是響馬!”
“可是我李某並不恨響馬,也不厭山東百姓。”
“曲阜、兗州府乃是至聖先師首善之地!但是這裡的百姓們,卻是比陝西百姓更難活下去!”
“為何?”
“就因為他們頭上有一個孔府!”
“某定要將其詳細奏聞,以請上決!”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不能這麼爛下去了!”
李賓言說完重重的打了個噴嚏,但是他身上的銳氣絲毫不減,忽然他眉頭一皺,因為他聽到了十分嘈雜的聲音。
“什麼聲音?!”李賓言眉頭緊皺的說道,面色劇變,大聲的喊道:“取陛下賜予的永樂劍來!”
李賓言抽出了三尺永樂劍,寒光在驛站之內一閃而過,他站直了身子,開啟了二樓的房門,噔噔噔的向下走去。
“錦衣衛!”
唐興自然也聽到了,一按桌子,將繡春刀抽出,大聲的喊道:“刀出鞘!有異動,格殺勿論!”
整個驛站,傳來急促的奔跑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