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1/3頁)
章節報錯
麓川有麓北的孟養宣慰司、麓川平緬宣慰司、木邦宣慰司、而麓南有緬甸宣慰司、大古剌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底馬撒宣慰司、寮國宣慰司,這是大明在麓川的八個宣慰司。
這八個宣慰司從洪武年間就開始反反覆覆,左右橫跳,大明橫強,則低眉順眼的祈求大明的庇佑,大明稍弱則侵略如火,襲擾雲南、貴州、廣西等地邊鎮。
寮國宣慰司再往南就是暹羅、真臘、占城。
暹羅、真臘、占城、安南都有殺掉大明使者、搶劫大明商貨的例子在。
八個宣慰司、四個藩屬朝貢國,距離大明這麼近,為何還敢這麼囂張?
一來在大明強盛的時候,他們就會趴在地上搖尾乞憐,他們狷囂多數都在大明勢弱之時。而大明朝中也有風力【修文德以來之,何勞勤兵於遠】的幻想,以及大明的主要軍事矛盾集中在北方等原因,大明也騰不出手來收拾他們。
二來,就是得天獨厚的密林優勢,這些熱帶雨林,動輒千年古樹遮天蔽日,道路不通行軍困難,瘴氣密佈遍地蚊蟲、天時地利人和等天然因素,大明徵伐困難。
可以說,八個宣慰司、四個藩屬國,敢如此反覆橫跳,是仗著密林遮蔽,這是他們最大的保護傘。
于謙面色古怪的說道:“浚國公平日忙於軍務,可能有所不知,眼下大明所用的所有柚木皆來自麓北,孟養、麓川、木邦以及緬甸地區。”
“而且輸送量極大,麓北及緬甸出現了大片荒蕪之地,逾百萬畝退林為田,密林已經不在,若是大明繼續這麼造船下去,整個麓川皆是良田也未嘗沒有可能。”
我殺死我自己,這件事不是于謙對未來的推斷,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大明產業的變化,正在對麓川造成一種滄海桑田的變化,這片自古沉寂的地方,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明蓬勃發展的造船業,對優質木材的需求量極大,質地稍微鬆軟的櫸木等樹木,也能造船,也就是勉強可用罷了。
有柚木當然要用柚木。
為了滿足大明產業需求,麓川的密林正在緩慢而堅定的消失。
而大明正在等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陳懋這才恍然,笑著說道:“原來如此。”
于謙在堪輿圖上點了點紅河流域說道:“在清理了匪患之後,應當組織民夫疏浚交趾水路,雲南等地的銅料、桐油、三七等物,由紅河而下,從水路運抵大明市舶司,更為便捷,木料自水路,節省成本。”
“順化市舶司以及峴港的籌建,也要儘快。”
順化府位於交趾十五府的最南端,再往南就是占城和廣南國了。
占城國王被俘虜,會被改為三府,而廣南國也會被改為廣南府,這些都需要理清楚交趾事後,再行圖謀。
占城和阮氏的廣南國,就是一棟破房子,那也要踹一腳才能塌,大軍不到對方是不可能的投降的。
于謙並沒有【修文德以來之,何勞勤兵於遠】的幻想,若是真的修文德就可以開疆拓土,那此時寶座上還是稽戾王。
這都是交趾發展規劃上的事兒,陳懋和于謙都清楚,此時提起,只是強調,在交趾完成政治、經濟、文化勝利之後,仍然要王化麓川,永絕後患。
陳懋愣愣的看著堪輿圖,欲言又止,頗為無奈的說道:“我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只能希望我大明勵精圖治,後輩圖強。”
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陳懋現在已經騎不了馬了,他入城的時候騎的是牛,雖然還能撐幾年,但是王化麓川的盛況,陳懋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陳懋尤其反感這二十四年的興文匽武,搞得大明軍烏煙瘴氣。
軍隊是最僵化的地方,因為軍令如山倒,軍隊需要的是服從而不是有那麼多的想法,兵法說要因時而動,要是那麼容易就好了。
二十四年的興文匽武,讓大明軍這個最僵化的地方,從上到下潰爛,陳懋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陛下已經登基十多年,這十年來,大明的軍事實力在快速的恢復著,可惜,陳懋看不到大明軍重新煌煌如日的那一天了。
陳懋守交趾,便是再無回大明的那一天了,他其實有很多話要說,但是最後他只留下一句勵精圖治,後輩圖強,不要破壞陛下的一片苦心經營才好。
和楊洪一樣,作為軍將,陳懋不方便太過於激進的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
“會的。”于謙看著堪輿圖悠悠的說了一句,他在寬慰陳懋,對政治早已看透的于謙知道,歷史是螺旋上升的,反覆是必然出現的。
等到陛下龍馭上賓的那天,那些懷恨在心的傢伙,必然反攻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