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德行點頭說道:」我也是這麼認為的。」」我們就此分開,三個月後,還在這裡匯合。」唐興立刻做出了決定,遠洋艦隊,不僅僅只是環球航行,這一路上,大致有些什麼,要帶一些情報回去,尤其是關於大明缺少的金銀銅,以及各種農作物,都要帶回去。

對於一些地標性的建築,也要立碑命名。唐興對著範德行叮囑道:「千萬不要對土著人有任何的信任,我們長得和他們不一樣,在他們眼裡,我們就跟猴子差不了太多,也不要過多的接觸,他們身上帶有的疫病傳染給了我們,所有人都要遭殃。」

「最後,祝我們彼此一路順風。」

次日的清晨,晨霧朦朧,大明遠洋水師一分為二,開始了新的探索,三個月後,所有的船隻再次回到了碩穗灣,互相交換了情報之後,唐興再次會師南下,向南而去。

南北確實有大陸,文明程度和桑海帝國幾乎相同。

南北大陸沿海的部落是高度封閉,當地出現了大量因為近親結婚導致的畸形兒,範德行船隊的幾個倭人留在了這些部落裡。

因為這些倭人在船上犯了案,本來該沉海的罪責,因為和當地土著打交道的原故,被作為禮物送給了這些部落。

這些土著民知道近親生育的孩子多為畸形,但是封閉的環境,讓他們只能如此,這些部族都有一個習俗,異鄉人到訪之後,要想停留數日,就必須娶當地的女人作為妻子,會不會留下不重要,留下孩子才重要。

當範德行將這些沉海犯人,作為禮物送給這些部落之後,部落的巫師們,將他們的作物種子送給了範德行。

讓範德行格外意外的是,這些北方大陸的土著民,長得略顯矮小但是腳板很大,這代表著他們是因為吃的不好所以才長得矮,而非天生矮小,最重要的是:這些土著黃面板、黑頭髮、黑眼睛。他不清楚這些土著和大明人有什麼關係,但是長得真的很像

也正因為如此,範德行留下了一句,類我大明人。

範德行絕對不會想到,正是因為這幾個字,讓大明在日後探索南北大陸時,選擇了一定程度上的手下留情,也讓這片土地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機

。這幾個小部落裡,人們整日勞作,種植玉米、豆子、南瓜和辣椒等作物,他們捕魚、採集牡蠣和蛤蜊,收集蜂蜜和蜂蠟。

除了這些自給自足的農業活動外,他們還手工製作一些小工藝品一一飾有幾何圖案的小彩繪陶製器。

範德行獲得了一堆這樣的陶製品,哪怕他們如此的簡陋,船上隨便拿下一個盤子,都足以讓這些土著驚為天人,但是範德行還是非常鄭重的收好了這些禮物。

這片大陸上並沒有馬,至少範德行沒有看到。這是一個農耕社會,雖然原始,但已經有了製陶的本領,而且還有幾何圖案也有文字,哪怕十分簡陋,但依舊有了文明的雛形。

這些男女還種植一種長著簇茸白色小鈴的作物,這種作物不能吃,卻是他們種植的最有價值的東西,範德行很確信這就是棉花。

相比較大明種植的棉花,這些棉花更為蓬鬆,而且花骨朵更大,成棉更多。

這些棉花在玉米田裡茁壯成長,每年秋天,人們在收割完糧食作物後,會摘下柔軟的棉球,將許多棉鈴放在籃子或袋子裡,帶回用泥土和荊條建造的小屋裡。

在那裡,人們費力地把棉籽用手捋下來,然後把棉花放在棕櫚席上拍軟,再把纖維擰成幾寸長的幾縷棉紗。

接著,他們用一個裝有陶瓷盤的細長的木製紡錘和一個用來支撐其旋轉的紡紗缽,把紗捻在一起形成細的白線。

範德行看到了,看到了他們的生產工具,木製紡錘和紡紗缽,還有一種揹帶式織布機,由兩根綁著經紗的木棍組成,一根木棍掛在樹上,另一根掛在織工身上,這些土著民,如同舞蹈一樣將棉線織成布匹。

布料頗為堅固,再用靛藍和胭脂紅給布染色,染出各種色調的深藍和深紅色。一些布料他們自己穿,一些布料則獻給他們部族首領,用以祭祀太陽神。

大明水師的船舶再次南下。

景泰十四年五月,南半球處於嚴寒之中,大明遠洋艦隊,發生了一些分歧,這些分歧,隨著糧食的減少,愈演愈烈。

這不是唐興這個番都指揮沒有料到,而是唐興一直沒有讓艦隊補充船上的食物,引起了一定的恐慌。

唐興有自己的顧慮,第一因為沒有了通事很容易發生衝突,第二,則是為了不讓可能的疫病傳染至整個船隊,才沒有補充,第三,也是最重要得一點,是船上仍然有著極為充足的食物,這些食物足以支撐船隊回到松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