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們扛得住第一波,大皇帝還是要議和的。”

萬全何許人也?山東左佈政萬觀長子,當年山東地面父母官們被李賓言和唐興設局一鍋端,最後引發了兗州孔府大桉,而萬觀的長子,正是萬全。

萬全流放永寧寺後,就一直和建奴勾勾搭搭,終於挑撥著董山和李滿住舉旗反明。

萬全心中有恨!恨大明皇帝,恨大明朝廷,恨李賓言,恨這天下。

“當初大明就跟瓦拉和林議和了。”而另外一個漢人也附和著萬全說著話,他攥著拳頭大聲的說道:“必須給大明一點厲害瞧瞧,否則他們絕對不會許諾我們更好的條件!”

這個漢人有些面生,萬全不認識,不過沒關係,在這裡的漢人,都是大明朝的流放犯。

這個漢人其是墩臺遠侯,建州地面要鬧造反,他就潛伏了進來,此人名叫周順,在景泰三年從軍,還很年輕,他當然不是背叛了大明,他是以永寧寺在逃流放犯的身份,混進來打聽情報的。

他在幹什麼?他在拱火。有什麼皇帝就有什麼兵,跟大明皇帝一個調性。

李滿住終於開口說道:“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併力一戰!”

集中主力,先打擊大明的突出部,在其他方向只派少數兵力阻擊,最後攜勝各個擊破,這個戰法,是非常合理的戰法,但是這個戰法的問題就在於,大明軍配合不當,有人突出來,造成整個戰線崩潰,最終引發所有的戰線崩潰。

一旦我只一路去的一路,沒有在最快的時間,沒有在預計的時間內,獲得勝利,當其他幾路完成了既定任務,攻克了你少量兵力部署的戰線,自己就會陷入重圍之中。

趙守義站了出來,走到了正中說道:“更好的辦法是化整為零,當大明軍拳頭打來的時候,我們退三步,一分為多,以各個部族在深山老林裡,頻繁襲擾大明軍隊,令其疲憊不堪,大明軍勞師動眾遠來,糧餉、軍備都是極大的消耗。”

“將大明拖入戰爭的泥潭,讓他們征伐的收益遠低於所要付出的代價,他們自然就退了。”

“我們抗住三個月,大明朝堂就會有反戰之聲,我們抗住六個月,朝堂之中,反戰風力就會蓋過請戰之聲,我們能扛得住一年,大明軍就會撤軍,即便是富甲天下的大明皇帝,都無法承受如此長時間的作戰。”

“大明軍是人,不是鐵打的,他們也會累,也會有鬆懈的那一刻,我們不斷襲擾,他們也會困苦不堪。”

“只要我們能夠抵抗住一年,我們就贏了,大明就得跟我們議和,我們能扛得住三年,大明就會有邊軍養寇自重,我們能扛得住十年,大明奉天殿也未嘗不可期許。”

趙守義此言一出,所有人面色皆變。

哈拉和林沒有化整為零的條件,最主要的就是瓦剌主力已經西進,還沒打就開始內訌,化整為零,直接就散的哪哪都是,都是給大明帶路的叛徒。

但是建州地面不同,建州地面以女真人為主,而且他們退無可退,既然選擇舉旗造反,那麼就得不惜一切代價,獲得勝利。

李滿住沉默了,董山在思索這個方法的可能性,而萬全想要反對,但是又說不出理由來,大明這一拳勢大力強,不避則灰飛煙滅,避開進入深山老林,頑抗到底,將大明拖入戰爭泥潭不可自拔。

周順想了想說道:“大明軍有五十一萬,這是遼東悍將範廣在景泰元年就已經在謀劃,如此十三年之後的今天,這麼多人,是來做什麼的?大明難道就沒有想到嗎?要知道,大明皇帝最擅長的就是料敵從寬啊。”

“就是咱們化整為零,我們真的能抵抗到六個月嗎?”

料敵從寬算是一種軍事天賦嗎?

“大明真的是太不要臉了,仗著他們兵多將廣軍備糧餉多,以勢壓人!”納哈朗憤怒無比的喊著。

料敵從寬從來不是什麼軍事天賦,根本就是拿錢砸人,生生用銀子和制度,以強悍的國力,碾死對手的一種戰法,也是大皇帝陛下唯一掌握的戰法。

其他戰法,大明皇帝也玩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