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2/2頁)
章節報錯
伊凡非常恭敬的見禮,俯首說道:「令人尊敬的、高貴的大明康國公閣下,我很幸運,再次回到康定,並沒有看到康國和羅斯公國發生交戰,幸好沒有發生,否則我回去的路也變得不那麼順暢。」
「你要尋找的那些答案,你找到了嗎?」王復笑著問道,當年伊凡三世是帶著迷茫向東而去,這麼長時間過去了,伊凡說話還是那個樣子,不過從拉丁語變成了漢話,而且字正腔圓,在大明。
伊凡三世略顯惆悵的說道:「大明的繁華和強大,讓人記憶深刻,大明的善良和果決,讓人難以忘記,如果不是因為要回去繼承大公之位,如果不是我出生那天就帶著義務,我希望可以永遠留在大明。」
「我曾經一直以我的身份為傲,拜別大明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那一刻,我第一次感覺到了身份的苦惱。」
「大明教會了我很多,我既然享受了父輩帶來的榮光和庇護,就應該履行我的身份賦予我的義務。」
「在大明的時間如此的短暫
,我根本沒辦法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完成這次心靈上的洗禮,不過還好,臨行前,大明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賜予了我這世間最寶貴的財富,那便是書籍,我帶了六十六車的書,回到莫斯科後,還能繼續沐浴在絢爛文明的照耀之下。」
王復右手的拇指在食指第二節上輕微的摸索著,如果阿史那儀在此,就知道這是她的夫君打算動手前的猶豫,王復面色如常,滿是笑意的說道:「你現在,已經是一個真正的貴族了。」
對於西域事王復瞭解的更加清楚,伊凡三世回到莫斯科繼承了大公之位後,莫斯科公國從金帳汗國獨立並且成為一個擁有共同認知的國家,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羅斯公國已經完成了國家構建的前置。
若是擁有了伊凡三世的羅斯公國只會更加強大。
不過王復猶豫了一下後,最終打消了動手的念頭,無論是泰西那群強盜還是奧斯曼王國都需要一個強悍的對手。
羅斯公國的強大與否,不在於是否多一個伊凡三世,相反,伊凡三世帶回去的那六十六車的書,會增加大明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力。
只是,那六十六車的書,全部都是儒學經典。
王復得知都是儒家的經典之後,也是哭笑不得,儒學經典對大明而言,已經成為了阻力,對於羅斯公國而言,能用,但決計談不上好用,若是伊凡三世照本宣科紙上談兵,那羅斯公國怕是要走不少的彎路。
伊凡三世不會照本宣科,因為他真的在大明當了三年的留學生,而且是極為認真的去思考,去觀察大明的一舉一動。
伊凡三世在大明留下了一本遊記,是他一路上的見聞,相比較大明的文化底蘊,羅斯公國就顯得單薄了,那本遊記,是他為數不多能拿得出手的禮物。
他還留下了一個承諾,若是大明的五皇子殿下帶著羅馬閃電歸來,那麼羅斯公國可以提供一些幫助,伊凡三世以他們家族的名譽起誓留下的承諾,只不過大明並不在意。
王復和伊凡三世聊了很久,而後將伊凡三世送出了康宮,羅斯公國的大公身體已經大不如前,羅斯公國需要伊凡回去繼承大公之位。
王復靠在軟篾藤椅的椅背上,看著穹頂,他覺得很是奇怪,也先對西征之事受阻的反應太過於平淡,平淡到王復懷疑也先在打算做些什麼。
他站起身來,帶著三名墩臺遠侯來到了蘭宮,在稟報之後,王復見到了已經兩年沒見的康國大石。
也先坐在天井旁的長凳上,還不等王復見禮,也先便拄著柺杖站了起來,笑著說道:「不用多禮,坐坐坐。」
也先和王復並沒有撕破臉,在公務上,也先是大石,王復是康國公、諮政大夫,所有諮政大禮堂落錘的議案都會送到也先的手裡落印後下達,在私情上,也先和王復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也先送給王復一把金刀、一對金盃,這安答之間的信物。
也先拉著王復的手,認真的打量了下,佯怒的說道:「我都這麼老了,你還是這麼年輕,不過年輕好啊,多子多福,伯顏說要給你找七十二個庶妾,你說國公夫人不在,得等阿史那儀回來。」
「你答應了,那說好了,國公夫人回來了,就操辦,也了結了我的心願,不能學了我,博羅臺吉死後,便後繼無人了。」
也先的態度非常明顯,王永貞可以為國公公世子,但是王覆在大明的兩個兒子,不能為國公公世子。
王永貞送到了大明,王復就得納妾,多生幾個,防止王永貞有什麼意外。
也先對自己的小兒子阿失臺吉極其失望,不僅僅是他自己德不配位,還有博羅的孩子被阿失臺吉親手殺死之事,讓也先非常為難,他沒辦法懲戒阿失臺吉,也沒辦法對大軍交待,只能不做處置,也不去
軍營。
王復當然能聽明白也先的要求,他頗為認真的說道:「行。」
「你答應下來就好,你這個人我最清楚了,重信守諾的君子。」也先滿臉的笑意。
王復頗為無奈的說道:「大石,西進之事,怕是不能成行了。」
也先頓了頓手杖,看著王復笑了笑說道:「你盡力了,盡力了,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不去,就不去了吧。」
「昭烈皇帝白帝城託孤,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世人譏諷阿斗樂不思蜀,說扶不起來的阿斗,但在我看來不過是對蜀漢創業未盡的遺憾罷了。」
「我的孩子,博羅雖然只是中人之姿,但跟隨王諮政左右,也算是有了些模樣,奈何死於軍陣。」
「阿失臺吉,眼看著已經沒有輔佐的必要了,日後,這諮政大院的議帖就不必送到蘭宮了,萬事王諮政自決吧。」
王復立刻搖頭說道:「那不行,規矩就是規矩,不能壞了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