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2/3頁)
章節報錯
阿刺知院沉默了許久,才開口說道:「騎虎難下,迫不得已,彼時和林嘈雜,罪臣萬死。」
宦官繼續宣讀聖旨:「朕祈修睦,邊境泰安,山河無恙,你為林中百姓之王,不思百姓疾苦,悍然謀叛,今聞阿刺知院願死,乃熄兵戈至德之事,故此不以斧鉞,留你全屍,安葬和林,願日後再無兵禍。」
「欽此。」
宦官們取來了毒藥藥丸,拿到了石亨和于謙的面前眼看之後,才開啟了火漆,將藥丸放進了酒瓶之中,搖晃均勻靜置,而幾個夜不收在石亨身邊低聲說了幾句。
這是驗明正身,驗明正身的環節非常的繁瑣,這幾個常年在龍庭活動的夜不收,只是最後的一環罷了。
「飲了吧。」宦官將毒酒倒在了酒杯裡,來到了阿刺知院的面前說道:「既然要體面,就別到最後關頭不體面。」
阿刺知院挺直了腰身,接過了酒杯,手抖的厲害,但還是一飲而盡。
「還請大明庇佑林中百姓周全。」阿刺知院最後還說了一句場面話,便將頭埋的很深,靜靜的等死。
既然要體面,既然走到了這裡,再掙扎,的確是不禮貌也不體面了,阿刺知院本來以為要經過撕心裂肺的痛苦,但是等了片刻,只感覺一陣陣的睏意襲來,而後昏昏沉沉。
在失去意識的最後一刻,阿刺知院似乎看到了一把刀扎進了自己的心口,那拿刀的人卻是韃靼的臺吉,孛來。
這是幻覺。
在大殿內,阿刺知院的身子一歪,翻滾到了地上,手腳攤開,全然沒有了呼吸和心跳,便死的不能再死了。
阿刺知院死的並不痛苦,大明皇帝一直如此,要體面他就會給體面,要不體面,那大皇帝也不體面。
「這什麼毒藥,如此厲害。」石亨的眼皮輕跳,有些驚恐不已的說道。
石亨在清風店,面對瓦刺人千軍萬馬衝陣的時候,連眉頭都沒擰一下,下了馬就和敵人廝殺在了一起,死在戰場上,對石亨而言並不可怕,可是眼前這一幕,讓這個鐵打的漢子心抽抽了一下。
「不知道,太醫院送來的,確實是厲害。」于謙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只是覺得脊背發涼,揮了揮手,示意將阿剌知院抬下去,準備安葬便是。
生命是極其頑強的,死亡是極其痛苦的
,這世間幾乎找不到不痛苦的死法,而這太醫院的毒藥,實在是讓人心驚膽戰,連死亡的痛苦都可以避免,還說太醫院解刳院不是閻羅殿?!
盧忠要是知道石亨和于謙的想法,那一定有一肚子的話說,每次盧忠去解刳院送人犯,盧忠都覺得自己在走鬼門關,明明一轉角就是熙熙嚷嚷的惠民藥局,是熱鬧的人間,可是這東郊米巷那條街,連耗子都繞著走。
「我的事兒結束了,接下來就是於少保的事兒了。」石亨一身輕鬆的說道,他當然不是沒事做了,那麼多的瓦刺俘虜還需要他去安置,不過他的大活兒已經幹完了,而於謙忙活的事兒才剛開始。
于謙倒是無所謂,他沒入京在地方二十五年,做的就是安土牧民的事兒,這算是老手藝了。
再說了,大明又不打算在和林駐軍,也不打算把和林變成四方之地的一部分,那安土牧民的標準就不需要那麼高了。
「楊指揮,你且隨我等來。」于謙對著發愣的楊漢英說道。
這大殿收拾出來就是放永樂劍受降的,一來是代表了陛下的尚方寶劍,二來,也讓文皇帝看看,阿刺知院降了,當年文皇帝北伐未竟之事,還有人在做。
楊漢英低著頭,他其實想和石亨說幾句話,畢竟過去稱兄道弟,楊漢英甚至連腹稿都打好了,可是到了眼跟前,楊漢英一句話說不出去來。
「楊指揮?」于謙沒有聽到回答,又叫了一聲,楊漢英還是不說話,他不是沒聽到,他是真的不知道在叫自己。
石亨嗓門大,開口說道:「楊漢英?」
「啊?」楊漢英被人叫了十幾年的賽因不花,驟然聽聞有人叫他漢名,立馬哆嗦了一下,趕忙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