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3/3頁)
章節報錯
“我反對設立西域行都司。”戶部尚書沈翼坐直了身子,頗為鄭重的說道:“西域乃是偏僻蠻荒之地,經營花費鉅萬,而收效甚微,臣以為此番重開西域,就以軍事羈縻即可,護衛江山周全,退一萬步說,嘉峪關固若金湯,西域地面無法進犯。”
沈翼的態度非常明確,他反對對西域加大投資,對於此刻的大明而言,西域是完完全全的負資產,是大明的負擔,這對剛剛從冬序中喘過氣來的大明而言,此時經略西域,不划算。
沈翼繼續說道:“大明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安定西域?西域地面情況複雜,胡虜雜居,與內地民風迥異,治理困難,不服王化者眾。”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大唐治西域百載,安史之亂,長征健兒遠在西域,無法回援,臣以為西域乃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派精兵鐵騎羈縻即可。”
朱祁鈺聽聞沈翼如此說,頗為認可的點了點頭說道:“沈尚書所言有理。”
沈翼一臉懵…陛下讓兵部提議西域行都司,他在反對!結果陛下居然贊成他的反對?!
朱祁鈺頗為鄭重的說道:“相比較萬國海梁的琉球,西域絲綢之路遠不如也;相比較良田十萬餘頃的雞籠,西域地面良田寥寥;相比較叢林密佈的交趾,西域並無柚木用來種樹,更無米粱補充大明糧庫。”
大明開疆至今有河套平原靖安布政司,在徐有貞的三百里景泰安民渠的治理下,河套平原已經成為了塞上明珠,其糧食產量完全滿足了三邊駐軍所需;
有琉球,在大明開海大勢之下,琉球這個萬國海梁作為極為重要的週轉站,正在發揮著他不可估量的價值;
而雞籠、交趾更是大明造船業的原料供應之地,還有兩地的米粱供應,保證大明在小農經濟蛻變的過程中,不發生大規模的糧荒。
相比較之下,西域只有不斷的投資,投資再投資,而且看不到收回投資的發力點,毫無疑問,沈翼說得對,西域對眼下的大明的確是負擔。
“絲綢之路,深受極西的影響,一旦極西之地,發生了動亂,商路不通,絲綢之路更是無從談起。”朱祁鈺又補充了一個論據,佐證了沈翼的論點。
“陛下英明。”沈翼鬆了口氣,陛下把他剛才不敢說,沒有說的話,全說出來了。
沈翼喊這聲英明,不是陛下贊同了自己的反對觀點,而是盛讚陛下重開西域,不是一時起興,是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的決策。
對於大明這艘巨輪而言,一個慎重的船長,是所有船員的幸事,沈翼為此感到慶幸。
朱祁鈺頗為肯定的說道:“可能百年經營方有起色,西域最值錢的是,土地。”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國無長策必有災殃。
這廣闊的土地,就是最大的財富。
疆域越大,縱深也就越大,土地出產就越豐富。
“臣沒什麼異議了。”沈翼沉思了許久,最終選擇了不反對,不反對不是贊同,不反對是保留意見,是陛下的決定他會高度配合。
根據沈翼的經驗而言,陛下從來不做虧本買賣,即便是不賺,也不會虧太多才是。
兵部尚書江淵也開口說道:“臣以為不可,大唐長征健兒至西域尚需九千九百里,而大明京師在北京,不在長安,至西域何止萬里之遙?後勤補給、輜重不濟。”
“天象有變,西域苦寒多廣,長途跋涉,遠邁萬里征程,胡虜雜居無教化之風,既無天時,也無地利,更無人和,何必強求?”
江淵不懂西域,但是天時地利人和皆無的地方,大明重開西域可不就是強求嗎?
江淵和沈翼的態度是一樣的,軍事羈縻便是,哪怕是設立幾個都司,給陛下的功業添磚加瓦,也未嘗不可。
可是西域行都司的設立,那可不是一件小事,那是需要建立軍屯衛所去真正統治治理,換句話說,就是將西域真正納入四方之地,而非之前朝臣們所估計的那般六合之地。
朱祁鈺看著江淵也是極為認可的說道:“江尚書所言極是,所以朕才坐著那跟龜爬一樣緩慢的蒸汽馬車,回到了講武堂。”
“蒸汽機現在一歲了,我們不能指望一個嬰兒如何,但是它成長之後,江尚書所言的天時地利人和,便慢慢都會有了。”
“諸位都說說,你們的真實想法,咱們今天這是提前溝通有無,不入起居注,暢所欲言就是。”朱祁鈺笑著說道。
在講武堂聚賢閣,講話可以百無禁忌,比如李賓言就在這裡說過幾次蠢話,但那時候的李賓言還沒地方巡撫。
“臣也有些反對。”刑部尚書俞士悅略微底氣不足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