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2/3頁)
章節報錯
朱祁玉收到了王復的奏疏已經是兩個月後,也就是八月份的中旬,當然王復安全的訊息,早在一個月前,就送回了大明。
朱祁玉此時正在看最新翻譯好的《論世界帝國》,皇帝要的書,自然是用最快的時間翻譯,而另外一邊則是拉丁文原本,朱祁玉可以無障礙的
在翻譯本中,有很多涉及皇權的內容被刪減最佳化。
《神曲》的作者但丁寫的這本政治哲學著作,是用拉丁文寫的,作為義大利人,但丁並沒有用義大利俗語寫作,是為了流傳需要。
但丁會也用義大利俗語寫作,因為他有一本專門寫俗語的《論俗語》和用義大利俗語寫成的《延席》。
《論世界帝國》中第一卷的主旨思想為:人類需要統一與和平,為了世界共同利益,有必要建立一統天下的世界帝國;
第二卷的主旨是這個世界帝國的載體應當是最高貴的羅馬人,這也是泰西的一種共同認知,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宣稱是羅馬正朔;
第三卷則是類似於中原王朝三代之上就做完的絕地天通,神國歸神國,世俗歸世俗,反對宗教掌管一切,一切的權力來自於神,並不是神在人間的代理人——宗教。
對於大明而言,第一卷和第二卷,很有意義,的確應該建立一個世界級的帝國,為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第二卷則可以李代桃僵,鳩佔鵲巢,將羅馬人換成大明人就可以了。
畢竟大明和羅馬在內海、海峽、多神、一院制、屯田、元老院與人民、世俗化等多方面都有契合之處。
所以只需要將《論世界帝國》第二卷中羅馬查詢替換為大明,就可以完美平替,因為但丁對羅馬的敘述與想象,大明人都完全符合。
朱祁玉對大明版的《論世界帝國》進行了最高指示,新增了一些大明特有元素,比如四方、六合、八荒之地的論述之後,才拿起了王復的奏疏,認真的看了起來。
王覆在收復了赫拉特之後,就一直在赫拉特設防和鞏固,而後才回到了撒馬爾罕,到了撒馬爾罕,王復就搞了大事,廢封建。
“王復這是在刀尖上跳舞啊,他的命不是命嗎?稍有不慎,人就死在了西域。”朱祁玉對王復的安危愈加擔心,至於堆京觀這種事,大明也沒少堆,一種常見的威懾手段。
朱祁玉不在康國,他不知道王復面對的是怎樣的壓力,所以他不對王復的行為做任何的評判,哪怕有一天王復真的一咬牙真的在康國稱王稱霸,不再對大明俯首稱臣,朱祁玉也會願賭服輸,點兵平叛,把王復抓來親自問問,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興安斟酌了下,頗為確切的說道:“王復是大明恩封的康國公,如果康國公死在了西域,死在了康國,只要不是善終,有一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大明都必須要做出回應,報仇是一個不錯的出師大義。”
“想來,王御史也是做好了這個準備。”
大明的墩臺遠侯,大多數都做好了以死報君的打算,王復也是墩臺遠侯,也不例外。
朱祁玉看了眼掛在御書房的堪輿圖說道:“王複本人善武,墩臺遠侯都是精兵,只要不是大軍圍剿,回還是能回來的,可就是要為王復報仇,我們也要打通前往康國的路才是。”
此時的西域地面上,大明和康國之間的阻礙,是大明在西域的直接影響力,還是太低了。
西域七國,也只有也密力火者的吐蕃國歸附。
朱祁玉對著興安說道:“讓兵部尚書江淵遞一個奏疏,廷議下西域行都司之事。”
西域行都司設立之後,大明就要對西域調兵遣將,遷民移戶,對不服王化的山匪進行清繳平定,將西域變成大明的西域,這是一切的開始。
“臣領旨。”興安領命,他給陛下的茶換上了新茶,俯首說道:“陛下,最近京師關於空氣是否有重量的非議越來越多了。”
自從許敦、貝琳、萬傑利提出了大氣有重量,所以只能將水壓到十丈、將汞柱壓到兩尺三寸七分二厘之後,大明京師關於這個的討論就從來沒有停過。
甚至有兩個翰林院的翰林,想用認可大氣有重量,來換取朝廷對士林、讀書人的更多優待。
大氣有重量,大氣壓強真實存在,這是鐵一般的事實,但是依然有人反對,這些人到底在反對什麼?
尤其是以翰林院、國子監為首的儒學士們極力反對。
反對大明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蛻變、反對大明的文脈不再是儒學士的專有、反對知識的解釋權的丟失、反對權力擁有者擴大化,反對一切一切的變化。
工業革命,絕對不僅僅是某些技術突破後產物,飛梭、八十錠紡車、蒸汽機、大氣壓強等等,這些科技突破是結果而不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