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2/3頁)
章節報錯
朱祁鈺從浙江入福建,第一感覺就是孩子變多了。
田間地頭的孩子們,在幫父母幹農活或者嬉鬧玩耍,父親或者母親的背上還揹著一個娃娃。
而且這些孩子看到了大駕玉輅,都是三五成群的指指點點,大呼小叫,最重要的是,大部分的孩子,腳丫子上都有鞋。
朱祁鈺下了車自然是滿面春風,誇福建地方官吏,做的不錯。
“上上一個福建左佈政叫宋彰來著,還是寧陽侯監斬?”朱祁鈺看著陳懋笑著問道。
陳懋自然想起了當初監斬宋彰的場景,宋彰搞出了冬牲,激化了福建的人地矛盾,拿走了百姓的最後一口糧食,百姓才揭竿而起。
宋彰是孫太后的堂妹女婿,當時駙馬都尉、陛下的姑老太爺趙輝還遞話兒要救宋彰。
宋彰被砍了腦袋,趙輝自縊死在了北鎮撫司。
“是,那場面,臣至今還記得。”陳懋不勝唏噓的說道。
當時宋彰人頭落地的時候,福州城內還放了鞭炮。
那時候陳懋還記得他收到要監斬宋彰詔書時的感覺,那就是太陽再次升起,豔陽普照大地。
時至今日已經將近九年的時間,陳懋確信,自己當時的感覺,沒有錯。
要說福建地方的官吏有多好,那不見得,但是宋彰作為左佈政,朝中二品大員,還是孫太后的堂妹夫,最後還是被斬了腦袋。
福建地方官員,在做事的時候,總歸是要念起宋彰的教訓。
建寧府下轄,建安、甌寧、建陽、崇安、浦城、松溪、政和七個縣,因為這裡盛產竹子,為造紙提供了豐富的原料,造就了造紙業的發達,由於造紙業的發達,為印刷業提供了充足的紙張。
每一個縣,都有制墨作坊,為建寧府的印刷業提供足夠的墨。
建寧府又盛產梨木,為刻版提供了優質板材。
這些條件,都決定了建寧府印刷業的興盛,就連浙江、江西、南衙、江蘇等地,都是來建寧府購書。
而福建也是南方諸省最早推行農莊法和普及社學《俗字表》和《算術》的地方,現在也負責供應南方各地的書籍。
朱祁鈺進入了蒲城之後,看到了大量印刷極為精美的書籍,比如《水滸傳》、《全相平話三國演義》、《精忠演義說本》等等。
建寧府僅僅有堂號的書坊就有四十八家,印刷種類包含了、話本、百科類書等等,這裡印刷業的蓬勃發展,讓朱祁鈺頗為安心。
有支柱產業的地方,發展都不會太差,老爺們吃肉的時候,百姓們多少能喝到一口湯。
下榻的別苑遠不如南湖別苑,只有區區不到三十畝地,還是當年陳懋平定福建民亂的時候,收為官舍的別苑,因為陛下要南巡,滕昭特意在蒲城為陛下籌備。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朱祁鈺坐在了這光闌閣的主座上,于謙、陳懋、徐承宗、陳鎰、滕昭等人分別落座。
陳鎰站起來說道:“陛下,臣請陛下看一物,此乃商舶自麻林、慢八撒送來的油棕,也叫油椰。”
興安從陳鎰的手中接過了一個果盤,裡面是切好的油棕果,一指長,果實鮮紅,籽白帶殼,果肉為棕黃色。
“此物有何奇特?”朱祁鈺看著手中的果子問道。
陳鎰言簡意賅的說道:“可以榨油,是果樹結果,產量頗大,種一畝的油椰,每年可以產油千餘斤,而一畝大豆產油只有百餘斤。”
朱祁鈺本來以為這紅油棕是果實,是陳鎰找到的水果,拿出來給大皇帝嚐嚐鮮,但是陳鎰簡單介紹之後,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認真的端詳了起來。
“慢八撒和麻林來的油棕嗎?”朱祁鈺面色嚴肅的問道:“果樹幾年可以到盛果期,好打理嗎?榨油困難嗎?能種在哪裡?”
朱祁鈺一連提了幾個問題,他真的非常重視。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油排在第三位,乃是生活必需品。
而且大明的油很貴,每斤油要七十枚景泰通寶,也就是一錢銀,一枚御製銀幣能只能買十斤油。
鑿壁借光、囊螢映雪這種向學的典故,就是能讀得起書的尋常百姓,也用不起油。
油燈也是一種奢侈之物。
陳鎰繼續說道:“油棕樹三年內到盛果期,盛果期一提大約有百餘斤重,在前三年,每畝地大約只有五百斤油,第一年只有兩百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