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墡坐直了身子,非常嚴肅的說道:“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收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

“自古治世亂世,未嘗以財不足為公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爾。”

作為利柄論的第一作者以及理論主張的踐行者,朱瞻墡簡明扼要的提出了自己提出利柄論的初心。

天下的財富由天下人的勞動創造,朝廷收賦稅課役,供給天下使用。

無論是治世和亂世都不是因為財富不足成為國朝的心腹大患,是因為在治理財富上沒有正確的道路。

那麼這個道路在哪裡?

朱瞻墡繼續說道:“天德純粹,陛下無聲色畋遊之好,親政以來,撥亂世冗疾,反諸正朝堂,若披雲霧而睹青天也,天下駸駸向治矣。”

治理財富的道路,在陛下指引的方向裡。

胡濙在心裡對朱瞻墡豎起了大拇指,陛下在京的時候不讓吹噓陛下的英明,陛下不在京了,自然要好好的吹一下,這都是要寫道鹽鐵會議的鹽鐵論之中的內容。

朱瞻墡看鹽鐵會議上並沒有人反對便繼續說道:“國未嘗無弊政,而不足以累天下向治;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剛正之氣。”

“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仁義皆施。”

他話鋒一轉說道:“社稷之託,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

朱瞻墡的意思很明確,政令雖然有不完善的地方,朝裡也有小人,但是君臣一心,仁義皆施,天下向治。

但是江山社稷的重任,陛下能夠一直英明下去,但全靠陛下一個人嗎?

“我來補充一下。”胡濙忽然從老僧入定的狀態睜開了眼說道:“諸位且聽老朽一。”

“南宋之初,紹興元年,宋高宗撲買官田,五十八年後,也就是紹熙四年,官田撲買停止。”

“除一部分劃為寺院、書院外,其他公田,全部賣斷給私人經營。”

“透過變賣公田,南宋朝廷,在短時間內迅速獲得了一大筆相當可觀的財貨,這筆錢七成上交朝廷,三成留給地方。”

胡濙說完停頓了一下,讓群臣們理解下他的話。

南宋有大量的公田,大致可分為戶絕田、籍沒田、拋荒田、沙田、塗田、營田、屯田。

這些田畝,在紹興元年到紹熙四年這五十八年的時間裡,大量被撲買給了私人。

胡濙說的是南宋,又未嘗不是說的大明。

大明當年軍衛法有多少的屯田?到了今天又剩下了多少呢?

胡濙敲了敲桌子繼續說道:“這官田撲買,膏腴之地自然搶著購買,那貧瘠之地,自然無人購買。”

“大約只有三成左右的膏腴官田被搶買,剩下七成的貧瘠田畝,卻沒有人要。”

“不僅沒人要,也沒人種,誰知道會不會被撲買掉,所以百姓們也不敢種官田。”

“紹熙四年,南宋朝廷試行官莊法,這官莊法,除了沒有天子門生的掌令官之外,其他和現行的農莊法幾無區別。”

胡濙此一出,引起了群臣們議論紛紛。

兩宋不立田制,不抑兼併,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有錢則買,無錢則賣,千年田換八百主。

胡濙居然討論起了南宋的田制?討論一種不存在的東西?

但沒人質疑胡濙在史一道上的修養。

吳敬眉頭緊皺的說道:“沒有天子門生的掌令官,胡尚書,這才是南宋官莊法失敗的關鍵吧。”

吳敬是浙江三司使的老會計了,主持地方財會十餘年,他能不知道地方賦稅課役那堆爛事?.

他完全沒法想象,沒有了天子門生的掌令官擔任鄉長,那農莊法得是個什麼模樣!

劉吉趕忙補充道:“是啊,所以南宋的官莊法僅僅建立了二十二所,就建不下去了。”

胡濙略微有些出神的說道:“官莊法就是再差勁兒,那也是田制,南宋朝廷,就這麼稀裡糊塗的過了七十四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