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什麼是天命?(第2/3頁)
章節報錯
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就是胡濙在和羅馬使者交流過程中的底線。
陛下曾經和他這個禮部尚書討論過國家的誕生,或者更通俗易懂的說,什麼是天命所歸。
陛下和他各抒己見,最後胡濙和陛下就國家的誕生和天命所歸,達成了一致性的見解。
江山社稷,會因為種種利益,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又無力擺脫彼此的對立面,陛下將這些對立面認定為階級。
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經濟利益互相沖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內部鬥爭中,把自己和江山社稷消滅。
比如老百姓心頭怒火一層一層的堆疊,最後被天災人禍勾出來的時候,將天下燒的乾乾淨淨。
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駕於各個階級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衝突,把各個階級之間的衝突保持在秩序和穩定的範圍以內。
這種從各個階級中產生但又居於各個階級之上,負責調和各階級矛盾與衝突的力量,就是國家的誕生,也就是天命所歸。
如何調和?
就需要各個階級的代言人,來表達各個階級的訴求,最後調和彼此的訴求,緩和各階級的矛盾。
那麼大明的科層制官制,就是篩選這些代言人,訴求利益,調和矛盾。
大明的廷議二十七人和羅馬元老院本質上的區別,大明廷議的二十七人,大部分都不是世襲貴族,他們是各個階級的代言人。
在過去,大明的各階級的利益代言人是有缺失的。
而且缺失的是最重要的兩個階級,普通的農民和代表生產力的工匠。
什麼是失道天下?逐鹿天下的鹿又是什麼?天命所歸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無法調和階級矛盾就是失道天下。
鹿,就是調和階級矛盾的權力。
天命所歸,就是掌握了調和階級矛盾的方法。
朝廷大義就是調和階級矛盾,這是它的權力,也是它的義務。
這是大明自正統十四年天變之後,政治大思辨的重要成果,胡濙怎麼可能輕易告訴尼古勞茲這個外人?
胡濙繼續讀著尼古勞茲的遊記,繼續說道:“偉大而貪婪的皇帝,將一些富戶抄家,如同河流一樣的銀子都源源不斷的流進了皇帝的私庫之中。”
“而最近大明皇帝推出了一種名叫國債的工具,似乎想要將負責鑄幣的兵仗局,變成皇室私產。”
“這麼殘暴而貪婪的手段,大明的臣工似乎害怕皇帝的責怪,居然沒有一個人敢說出來。”
胡濙讀到這,面色真的頗為複雜,他疑惑的說道:“你覺得大明的皇帝缺錢嗎?”
尼古勞茲面色奇怪的說道:“陛下似乎很吝嗇,聽說陛下的禮服都是洗過再穿的,陛下如此的富有,又是如此的吝嗇,就像是一個守財奴一樣。”
尼古勞茲看胡濙的臉色越來越差,趕忙補充的說道:“大明是一個文明的國家,他的君王甚至允許他的臣民討論他的缺點,我才這麼說的。”
泰安宮和戶部的燈盞只有一顆燈芯,這是天下眾所周知的事情。
胡濙立刻漲紅了臉,憤怒無比的說道:“陛下的冕服洗過再穿,是因為造價太過於昂貴了!陛下尚節儉,眾所周知,這是美德!容你這個番夷在此饒舌?!”
“你懂什麼!”
尼古勞茲滿臉迷茫的說道:“不懂所以才問啊。”
胡濙眉毛一挑,發現自己中了尼古勞茲的激將法,他知道尼古勞茲想問什麼,但是他就是不說。
胡濙恢復了往日的風輕雲淡說道:“也就是陛下胸懷像山谷一樣寬廣,不跟你計較,否則就你這段話,就夠你死一百次了。”
尼古勞茲極為遺憾,胡濙這個老狐狸,太過於精明瞭,什麼都問不出來。
在胡濙看來,陛下是極其大度的,讓人說話,大明亡不了,皇位也丟不了,即便是再生氣,陛下也會良言嘉納。
尼古勞茲想問什麼?
他哪裡是想問皇帝為何是個守財奴,他分明是想問,為何白銀流入國帑、內帑時,是對半均分?
而皇帝佔了一半的道理是什麼?
調和階級矛盾需要各階級的利益代言人,調和的過程中需要一個裁判,而這個裁判就是皇帝。
皇帝憑什麼調和階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