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經營太甚違天命 莫把妄思損真性(第1/4頁)
章節報錯
姚龍、姚夔、姚惟德和姚惟善,整個桐廬姚氏就是一家的日子人,否則不會在朝廷要大範圍的推廣農莊法的時候,就立刻選擇滑跪了。
但是他們滑跪之後,居然收穫了船證,這一點讓姚惟善和姚惟德頗為意外,在書信中,對陛下好生歌功頌德了一番,告訴兩個孩子,要好好為陛下做事。
陛下性格的確是暴躁了些,但只要聽話,也不是蠻不講理,甚至還給好處。
姚龍撐著傘走過了石橋,一點點的走上了不足三尺的臺階,漫步在煙雨婆娑的白牆黑瓦之間,聽著耳邊的朗朗書聲。
一磚一瓦,一米一粟,皆是民脂民膏。
白鹿洞書院是有女子書舍,可不是喬裝打扮混入男子學堂的偷偷讀書,而是類似於巾幗堂的女子書舍。
這裡的女子多數都是高貲著姓、仕宦子孫的子女,每個上學的女子,都有一個侍讀的丫鬟。
這九江府傳唱的《牡丹亭》裡,杜麗娘的父親杜太守(知府)為杜麗娘請了陳最良為先生,一個叫春香的丫鬟就是杜麗娘的侍讀丫鬟,杜太守交待說:你便略知書,也做好奴僕。
在大戶人家做丫鬟,也是要識字讀書的,不認字連丫鬟都做不得。
姚龍聽著郎朗的讀書聲,一時間思緒有些飄遠,姚惟德和姚惟善,經常教育二人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那龍王爺受了供奉,要是不下雨,是會被百姓們打翻供桌的;
他們這些個深受皇恩、受人供奉的縉紳,在地方要安土牧民、教化百姓,若做不到,哪天不是被雷劈了,就是被百姓們給鏟去了腦袋。
桐廬姚氏自靖康年間,北宋滅亡從開封府南遷至桐廬做了僑民之後,也是高貲著姓、仕宦子孫,家學淵源。
看著朝廷起起落落,多少也明悟這陛下所言的水和魚的關係。
姚龍走到了第三組三進出的院落駐足,示意自己的車伕將拜帖遞上。
姚龍很快就在門房的引領下走進了這院落之中,進入了正廳之後,看到了此行要見之人,白鹿洞書院山長陸來宣。
陸來宣,金溪陸氏的家長,六十多歲,鶴髮童顏,滿身的書卷氣。
江西有十四家,其中最為顯赫的當屬金溪陸氏,其先祖是陸九淵,乃是南宋與朱熹齊名的至聖先師,而且是被南宋朝廷恩封過的義門。
而陸氏奉行家國同構,合灶吃飯並不分家,家長主持家政,其餘各司其職。
“見過世伯。”姚龍先是行了晚輩的禮數。
現如今金溪陸氏雖然詩禮簪纓、著聞州里,但是在朝中並沒有幾個陸氏子弟,姚龍這個晚輩禮,可謂是給足了陸來宣的面子。
陸來宣雖面色如常,但還滿是笑意的說道:“世侄坐,來人看茶,上好茶。”
姚龍一品,蒙頂甘露,這是貢品,便不再飲。
奇功牌才能飲此物,姚龍也是在寧陽侯陳懋那邊喝到過。
陳懋平定葉宗留鄧茂七民亂後,姚龍被派往了福建安民,和陳懋配合極好,將福建地面的農莊法梳理的井井有條。
姚龍在陳懋那裡喝蒙頂甘露無礙,因為那是陛下給的奇功牌的優待,但是在這白鹿洞書院喝蒙頂甘露,那是僭越。
這裡沒有人有奇功牌。
這蒙頂甘露,其價大抵等重黃金。
姚龍和陸來宣寒暄了幾句,互相問了問家裡的情況,他們兩家也算是有些淵源,算得上是世交。
寒暄之後,姚龍才開口說道:“世伯,此番前來,是說這農莊法之事,不知世伯到底如何作想。”
陸來宣重重的嘆了口氣說道:“世侄啊,既然你今日進門不是以方伯的身份前來,那就我跟你好好說道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