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比例意味著,大明將存在大量的光棍。

“這是緹騎親自數的,並無隱戶,也無欺瞞,陛下。”于謙面帶不忍的說道:“得想想辦法了。”

海潮村的楊鐵,娶媳婦要二十二枚銀錢,楊鐵給高昌楊老爺種一輩子的棉花,這工錢也不夠娶親。

之所以要價這麼高,核心就是男多女少,供小於求,自然是賣方市場。

再加上老爺們哪個不是妻妾成群,夏時正就有十八房小姨太,老爺們都佔下了,下里巴人怎麼娶親?

朱祁鈺敲著桌子說道:“朕聽聞民間棄女嬰稀鬆平常。”

于謙點頭說道:“是。”

楊鐵五歲可以放牛,十歲就開始下地幹活,可是這女娃娃不能放牛,也不能下地幹活,棄女嬰、溺女嬰便蔚然成風了。

大明不是有那麼多的博愛鄉收買女童嗎?

大明不是有成熟的瘦馬產業鏈,對女童進行社會化撫養嗎?

大明不是有那麼多的老爺們喜歡妻妾成群、丫鬟如雲嗎?

大明不是有豢養童養媳的風俗嗎?

就像在牲口市場很少有買剛出生幾天的牲畜幼崽,孩子一出生就嗷嗷待哺,而且在年齡尚淺的時候,孩子不抗病,極容易夭折。

無論什麼樣的買賣,大抵都是七八歲才會收買。

這七八年的口糧誰來出?

如果從極其功利的角度來看,養一個女娃,完全是入不敷出的賠本買賣。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格。

再說了,哪個父母生下了孩子,就是為了賣的?

朱祁鈺沉默了片刻說道:“這不是一紙聖旨可以解決的。”

于謙看著陛下,猶豫了下低聲說道:“陛下眼下倭國群雄蜂起,交趾黎越僭朝、安南也是岌岌可危,這亂世之下,流匪遍地,這三地的女眷也是朝不保夕,臣以為可以將其接到大明來。”

讀書人說話,都是環環相扣,先是擺出了三地現狀,黎朝在天災之下,依舊不斷的提高著糧食出口大明的絕對值,而黎朝內部還有黎宜民這等廢太子準備隨時造反。

交趾、安南、倭國深陷戰爭泥潭,國內流匪遍地,治安極差。

將三地女人接到大明來。

誰去接?怎麼接?多少價格去接?誰來組織三地女眷上船?

捕奴是不可能捕奴的,大明解救這些深陷戰亂的女子來到大明,嫁於良人,這是不是拯救她們於水火之中?

讀書人向來如此,竊不是偷,接不是捕。

“於少保此言,怕是要被清流言官口誅筆伐了。”朱祁鈺看著于謙,嘴角抽動了下說道。

于謙想了想說道:“那臣被罵兩句,總比大明遍地光棍的強。”

光棍是什麼?

光棍在大明要歸到遊墮之民之中,是影響社會穩定的不安定因素,是造反的生力軍。

吃飯和繁衍,是人類乃至生物的天性,這些荷爾蒙氾濫的男人們,再吃不飽飯,立刻就給天捅個窟窿。

儒家的核心教義說複雜很複雜,說簡單,其實就是將秩序和穩定,視作最高價值。

那荷爾蒙氾濫的光棍們,自然有統戰價值。

于謙其實不怕被罵的,相反,他還得讓自己不那麼完美。

白璧微瑕,太完美的玉石,就會給人一種虛假的感覺,人太過完美,就不是活在人間了,稍微有些缺點,就像是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