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2/4頁)
章節報錯
“徐巡撫掛著大明正三品工部左侍郎巡河,到了崇明島,說要次日覲見,這一個次日就次日今天,徐巡撫的次日是倆月?!”
“這是差事太忙,還是把朕給忘了?”
“你到底在幹什麼啊?”
是不是在找死?朱祁鈺在心裡補了一句,今天不給個讓人滿意的答案,徐有貞就是在欺君罔上!
徐有貞當年在京師之戰是堅定的南遷派,而且還是稽戾王黨羽,也是堅定的迎歸派,就是割地賠款把稽戾王換回來繼續做皇帝的迎歸派。
這等在皇權交替之中,站錯隊的傢伙,早就該一刀砍了才是。
徐有貞得虧有一手絕活。
在京師之戰打完之後,這廝二話不說跑到了張秋治水,跑得太快,朱祁鈺都沒來得及清算丫的。
這廝治完了張秋,又一路巡河到了靖安,治理河套,修築了景泰安民渠,匆匆進京面聖,連夜都沒過,馬上南下治理烏江。
朱祁鈺是非常討厭徐有貞的,整個大明朝人人皆知。
徐有貞能活著,完全是他治水。
“臣幹了這些。”徐有貞趕忙從袖子裡掏出了奏疏,交給了興安。
朱祁鈺看著這厚厚的一摞奏疏,開啟看了看筆跡,確定了徐有貞這奏疏,不是一天寫成的。
“臣欲於大江中建一鐵橋,由武昌接漢口;再於襄河建一鐵橋,由漢陽接漢口,將來二橋落成,既可免風波之險,天塹亦可通途…”
“很好,想法很不錯。”
朱祁鈺認真的看了許久的奏疏,才慢慢合上說道:“想得挺美的,也計劃的挺周詳的,但是不能建,興安,歸檔吧。”
徐有貞的奏疏非常好,但是朱祁鈺不能批。
徐有貞一聽就有些急了,急切的問道:“陛下,黃河水,大江橋,治不好,修不了。”
“臣這個奏疏為什麼不行呢?”
“而且陛下,只需要一百七十萬銀幣,工期三年到五年,就能建成,從此天塹變通途啊!”
徐有貞在奏疏中,提到了他的暢想,他想在長江上建座橋。
確切的說是徐有貞在武昌府規劃了三個修橋的路線。
從武昌蛇山到漢陽龜山;從武昌鳳凰山至漢陽龜山;從武昌徐家棚至漢口。
還進行了橋樑設計標準、橋式選擇、工程預算方面,作了詳細規劃。
規劃十分周詳,連工程預算都做好了。
以徐有貞簡在帝心,聖眷正隆的狀況,徐有貞這橋,但凡是修的有一點問題,那徐有貞自己腦袋搬家事小,連累家人事大。
徐有貞的想法不可謂不大膽,而且提出了三種修橋的方法,每一樣,徐有貞都進行了一番驗證,切實可行。
朱祁鈺倒不是擔心奇觀誤國,一百七十萬銀幣,就是戶部不肯給,大明皇帝從內帑劃拉劃拉,也能批給徐有貞。
朱祁鈺看著徐有貞十分確切的說道:“三丈深的旱期修築河墩,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兒,你的想法都很不錯,但是目前大明造不出來。”
“而且你提出的鋼架橋,想法更好,但是你知道你這一座橋需要的鋼,要多少嗎?”
“以眼下大明一年所有產的鋼都給你,都不夠,而且這鋼料還不見得能達到你的預期。”
徐有貞喃喃的說道:“造不了?”
朱祁鈺肯定的說道:“造不了。”
大明的鋼鐵產量與質量,是限制大明皇帝敲奇觀的根本原因。
主要是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