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記賬貨幣(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就是相對過剩和絕對匱乏。”
為什麼相對過剩?因為流通貨幣不足,商品滯留工坊。
為什麼絕對匱乏?因為流通貨幣不足,商品無法流動。
這種相對過剩和絕對匱乏,最典型的就是一邊是賣不出去的牛奶,要沿街倒掉;另一邊是等待救濟的貧民。
朱祁鈺看著群臣依舊有些迷惑的眼神,笑著繼續說道:“在咱大明,表現為大明縉紳鄉賢、富商巨賈等等肉食者,倉庫裡的米粱堆積如山,靜靜腐爛,百姓的米缸裡連耗子進去都得餓死,百姓們賣兒賣女度過災年。”
“大明的百姓攢一輩子錢,都不見得能去煙花世界裡勾欄聽曲,但是肉食者們可以在這瓦舍裡,日日夜夜紙醉迷金。”
朱祁鈺這一說,換到了大明的語境裡,群臣立刻恍然大悟,太陽底下並沒有什麼新鮮事。
這就是大明的相對過剩和絕對匱乏。
主義並不神秘,主義就是理論的延伸和主張。
資本主義,就是主張一切社會活動,以資本的私人佔有和增殖為核心的理論延伸和主張。
中原王朝沒有主義嗎?
諸子百家的理論和主張,以構建理想國和大同世界為終極目的理論十分完備,其延伸和主張也是貫徹始終。
大明的困局是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的蛻變,是大規模自由僱用勞動關係的建立。
而這個困局的關鍵點,就是貨幣。
“大明真的是太大了。”朱祁鈺繼續說道:“袞袞諸公,大明若是小十倍,我們從西洋帶來了大量的貨物,然後將這些貨物運送到倭國換取金銀,再回到大明。”
“大明還會陷入流通性貨幣緊缺的困局嗎?”
“不會。”
美洲和東印度航線的開拓與發現,擴大的全球貿易,從美洲和東印度取得了數不盡的產品,最關鍵的是投入了流通領域的大量金銀,最終讓歐洲的諸多小國,完成了小農經濟蛻變,確立了大規模自由僱用勞動關係。
大明的困局就在這裡,無論多少的金銀來到大明,都如同進了饕餮的肚子裡,明明已經是世界上最多的金銀持有國,可是卻依舊無法滿足流通需求,小農經濟無法完成蛻變。
朱祁鈺還欠著八十年的鑄錢債沒還呢。
現象、問題、原因都找到了,解決方案呢?
于謙眉頭緊皺的說道:“大明二千萬戶億口之地,需要多少金銀才夠呢?難道大明就一直如此錢荒的走下去嗎?”
“挖空了一個倭國就夠了嗎?”
“若行鈔法,又不穩妥,臣本以為是舊寶鈔的印刷防偽較差,假鈔才大行其道,導致了鈔法敗壞,但今日所見所聞,又並非如此。”
“難啊。”
鈔法的敗壞,在宋朝最開始的錢引、交子的時候,就開始敗壞了,到了元朝的寶鈔,大明的寶鈔,歷史仿若是輪迴一樣一次次上演。
一次一次行鈔法,一次次的敗壞,似乎陷入了一個死迴圈之中。
朱祁鈺笑著說道:“於少保所慮,大明其實已經有了解決之法,只是諸公沒有發現而已。”
此言一出,于謙、李賓言、徐承宗等人,瞪著眼睛看著陛下,滿是懷疑。
大明已經給出瞭解決之法,在哪兒呢?!
朱祁鈺拿出了在薈萃閣拿來的價目表,說道:“在薈萃閣的交易中,朕發現了一件事,大明的商賈和呂宋的商賈確定了價格之後,彼此會預付一部分定金,然後等待交付之後,在進行結算。”
“這個過程中,就產生了記賬。”
“而且之前在渠家案中,朕就發現了民信局的承兌,銀兩沉重,運送不便而且還容易被搶劫,民間商貨交割,就使用了民信局的承兌,方便的同時,也很安全。”
“這個過程中,也產生了記賬。”
朱祁鈺談到了大明的兩個現象,這兩個現象是朱祁鈺的總結。
群臣們一頭霧水的看著陛下,這兩種現象的確產生了記賬。
但是它和解決大明的冬序又有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