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3/4頁)
章節報錯
“大約有九例文社參與了方孝孺祭祀事。”
朱祁鈺拿過了奏疏,仔細看了起來。
西湖詩社,在永樂初年組建,由翰林檢討王洪組建,王洪以詩酒為興,聚於社、樂於詩,故無孤悶客,以社為名的宴遊賦詩集會,漸漸成了氣候。
耆德會,始於宣德八年,或張燕家園,或攜檻湖上,歡洽歌詠,社集耆老有郎子貞、蔣廷暉、孔希德、項伯藏、孫適、郭文敏、鄧林、姚肇等,以致仕官員,鄉紳賢達、耆老德輩為主。
湖樓詩社,由聶大年組建,此人正統年間被察舉為仁和訓導,至正統十四年升任仁和縣教諭,雅集宴遊,創刊著書,有湖樓學派之稱。
這些個讀書人聚集在一起,喝點馬尿,難免要指斥時事,這說著說著,幾個詩社一合計,這方孝孺案都過了這麼久,是不是該給方孝孺祭祀下?
這九個詩社成立或早或晚,最早的能數到元朝時候,也是大明止投獻風力的始作俑者。
朱祁鈺沒收拾他們,他們倒自己找上門來了。
“這是給人當槍使了呀。”朱祁鈺收起了奏疏遞給了興安。
幾個酸腐文人哪來的錢雅集宴遊?每次集會都是鶯歌燕舞,哪次不請些名角唱曲、不請清倌兒伺候、不請些娼妓暖床?
這花銷,哪裡是幾個酸腐文人能擔得起的?
這幾個詩社,不過是擺在檯面上的小丑罷了,就是個替罪羔羊,陛下要是查起來,怪罪下來,是這些文人狷囂!
這些替罪羊們,大談風骨,再談三綱五常大義,非議朝政,被人賣了尤不自知,或許知道,卻心甘情願。
朱祁鈺要找的是背後的人。
楊翰再拿出一份奏疏說道:“仁合夏氏,夏時正。乃是繼任的兩浙海商商總,這九間詩社,都是這人資助。”
這件事本身很難查,但是楊翰的夫人黃豔娘本身就是江南名角出身,這人脈任在,稍微打聽了下,便問出來了。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夏時正做的再隱蔽,只要緹騎想查,那總有蛛絲馬跡能把他們揪出來。
“繼任商總?”朱祁鈺恍然。
兩浙海商商總原來是費亦應,費亦應搞出了把海船拆股認籌之事後,這商總的位置便沒保住。
楊翰猶豫了下才說道:“陛下,臣發現,夏時正家中窩藏有強弩、甲冑。”
海商有幾個乾淨的?商舶上那些帆布遮蓋的弩、銃、炮從何而來?
夏時正家中藏有強弩、甲冑,也算合理。
“有多少?”朱祁鈺察覺出了一絲奇怪,眉頭緊皺的問道。
楊翰眉頭緊蹙的說道:“強弩三百,甲五百餘副。”
“這些強弩甲冑本身藏的極好,臣壓根就沒查到,最近幾天,這些軍備,都在從仁和轉出,本來臣以為夏時正要送到寧州市舶司上船,但是這些強弩和甲冑都在杭州停下,不復前行。”
興安面色立變!
在朱祁鈺的行程中,將會從南衙至杭州,將會在杭州逗留五日,再前往松江府駐蹕。
皇帝的行程是不可能掩飾的,而且要提前通知沿途府州縣。
這個時候,這麼多的強弩、這麼多的甲冑,出現在杭州,他們想幹什麼?!
這是衝著陛下來的!
楊翰繼續稟報著:“這些強弩甲冑都藏在了一個名叫興海幫的漕幫手中,這個漕幫,劣跡斑斑,臭名昭著。”
朱祁鈺拍打著手中的奏疏,露出了一絲笑容說道:“本地幫會,真的是太沒有禮貌了。”
“這是準備給皇爺爺好看嗎?”
這種刺王殺駕,並不算新鮮事,康熙南巡,就曾經被白蓮教眾刺殺過,乾隆南巡,也被小刀會刺殺過。
朱祁鈺倒是有一定的心理預期。